首页 > 民间传说 > 辛宪英是一个怎样的人?她为何被称作才女?

辛宪英是一个怎样的人?她为何被称作才女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辛氏,字宪英,她的父亲辛毗是魏明帝曹丕的首席谋臣,丈夫羊耽是东汉著名“悬鱼太守”羊续的幼子,官至太常,儿子羊琇则深受晋武帝司马炎的信任与重用。
  辛宪英是一个幸运的女人,而且她具有幸运的资本。原本她就家世出众,自幼过着优渥的生活,长大以后又嫁给了门当户对的羊耽,夫妻恩爱。难得的是,辛宪英还是一个智慧的女人,她的智慧在政治上表现得尤为强烈,因此还被称作魏晋时期的大才女,丝毫不输给蔡文姬。
  预言曹丕
  辛宪英善于鉴人知事,在政治上极富远见。想当年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是多么激烈啊,以至于曹丕被曹操立为太子的时候甚至高兴得忘记了礼仪,他激动的抱着辛宪英的父亲辛毗欢呼:“辛毗啊,你知道我现在有多开心吗?”辛毗属于曹丕党派,曹丕成功上位太子,他自然也是高兴的,但还没有高兴到曹丕这种地步。
  辛宪英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件小事以后,当即就断言曹丕将来的帝国必定不会长久!后来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,自己称帝建立了魏国,史称魏文帝,但是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65年,魏国只存在了短短45年,印证了辛宪英的预言!
  鉴别钟会
  除了通过观察曹丕的为人来预言曹丕的将来,辛宪英还鉴别过在魏国官居要职的钟会,断言钟会一定会叛乱。辛宪英观察过钟会这个人,钟会是魏国重要的策臣与谋士,也是消灭蜀国的谋划与实践者,在魏国的地位举足轻重,人人都敬畏他。但是钟会的为人处事恣意放肆,说白了就是不肯服从上级命令,这是为人臣子应该有的态度吗?所以她肯定的说出了钟会有异志,并认为钟会一定会叛乱。
  当时辛宪英的侄儿羊祜,也就是后期的西晋最为出名的灭吴大将之一,他听了辛宪英的话以后,大为吃惊,他不是不相信姑妈的判断,而是嘱咐姑妈千万不要在外面说这种话。他是相信姑妈的,但别人不一定相信啊,如果猜错了的话,那就是污蔑朝廷重臣的大罪啊,现在的他们还不宜与朝廷把关系搞得过分僵。
  后来,钟会征召辛宪英的儿子羊琇为参军,一起参加灭蜀之战。辛宪英已经预料钟会将叛乱,怎肯看着儿子入火坑,于是极力向司马昭请辞,结果遭到了司马昭的拒绝。最后她只能让儿子随机应变,但始终要做一名忠臣。钟会在灭蜀的时候果然叛乱,羊琇因极力劝阻钟会,回国后才没有受到惩罚。辛宪英的预言又一次得到印证!
  辛宪英虽出身名门世家,但依然崇尚节俭,她的侄儿羊祜曾经赠送给她一床华丽名贵的锦被,辛宪英觉得这礼物太贵重了,舍不得拿出来用,最后想出来一个折中的办法,那就是把锦被翻过来盖。辛宪英于79岁去世,这个年龄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了!
  我们知道,古代女子很少有能被史书记录下来的,辛宪英却因为她过人的才智,其生平被记录在《晋书·卷九十六·列女传·羊耽妻辛氏传》中。辛宪英的外孙夏侯湛也为她写了一本传记《羊太常辛夫人传》。
  和蔡文姬的才名不同,蔡文姬是文采出众,她的代表作《悲愤诗》和《胡笳十八拍》充分表现出了她的才华,而辛宪英则是一位女政治家,她的才智也充分表现在政治方面。辛宪英能准确的根据这个人的现在的状态,去判断他的将来,而且坚持良好的品质,不做为人不齿的事,也是高风亮节的一种。这种奇女子如何能不被后人牢牢铭记呢?
  辛氏,字宪英,她的父亲辛毗是魏明帝曹丕的首席谋臣,丈夫羊耽是东汉著名“悬鱼太守”羊续的幼子,官至太常,儿子羊琇则深受晋武帝司马炎的信任与重用。
  辛宪英是一个幸运的女人,而且她具有幸运的资本。原本她就家世出众,自幼过着优渥的生活,长大以后又嫁给了门当户对的羊耽,夫妻恩爱。难得的是,辛宪英还是一个智慧的女人,她的智慧在政治上表现得尤为强烈,因此还被称作魏晋时期的大才女,丝毫不输给蔡文姬。
  预言曹丕
  辛宪英善于鉴人知事,在政治上极富远见。想当年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是多么激烈啊,以至于曹丕被曹操立为太子的时候甚至高兴得忘记了礼仪,他激动的抱着辛宪英的父亲辛毗欢呼:“辛毗啊,你知道我现在有多开心吗?”辛毗属于曹丕党派,曹丕成功上位太子,他自然也是高兴的,但还没有高兴到曹丕这种地步。
  辛宪英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件小事以后,当即就断言曹丕将来的帝国必定不会长久!后来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,自己称帝建立了魏国,史称魏文帝,但是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65年,魏国只存在了短短45年,印证了辛宪英的预言!
  鉴别钟会
  除了通过观察曹丕的为人来预言曹丕的将来,辛宪英还鉴别过在魏国官居要职的钟会,断言钟会一定会叛乱。辛宪英观察过钟会这个人,钟会是魏国重要的策臣与谋士,也是消灭蜀国的谋划与实践者,在魏国的地位举足轻重,人人都敬畏他。但是钟会的为人处事恣意放肆,说白了就是不肯服从上级命令,这是为人臣子应该有的态度吗?所以她肯定的说出了钟会有异志,并认为钟会一定会叛乱。
  当时辛宪英的侄儿羊祜,也就是后期的西晋最为出名的灭吴大将之一,他听了辛宪英的话以后,大为吃惊,他不是不相信姑妈的判断,而是嘱咐姑妈千万不要在外面说这种话。他是相信姑妈的,但别人不一定相信啊,如果猜错了的话,那就是污蔑朝廷重臣的大罪啊,现在的他们还不宜与朝廷把关系搞得过分僵。
  后来,钟会征召辛宪英的儿子羊琇为参军,一起参加灭蜀之战。辛宪英已经预料钟会将叛乱,怎肯看着儿子入火坑,于是极力向司马昭请辞,结果遭到了司马昭的拒绝。最后她只能让儿子随机应变,但始终要做一名忠臣。钟会在灭蜀的时候果然叛乱,羊琇因极力劝阻钟会,回国后才没有受到惩罚。辛宪英的预言又一次得到印证!
  辛宪英虽出身名门世家,但依然崇尚节俭,她的侄儿羊祜曾经赠送给她一床华丽名贵的锦被,辛宪英觉得这礼物太贵重了,舍不得拿出来用,最后想出来一个折中的办法,那就是把锦被翻过来盖。辛宪英于79岁去世,这个年龄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了!
  我们知道,古代女子很少有能被史书记录下来的,辛宪英却因为她过人的才智,其生平被记录在《晋书·卷九十六·列女传·羊耽妻辛氏传》中。辛宪英的外孙夏侯湛也为她写了一本传记《羊太常辛夫人传》。
  和蔡文姬的才名不同,蔡文姬是文采出众,她的代表作《悲愤诗》和《胡笳十八拍》充分表现出了她的才华,而辛宪英则是一位女政治家,她的才智也充分表现在政治方面。辛宪英能准确的根据这个人的现在的状态,去判断他的将来,而且坚持良好的品质,不做为人不齿的事,也是高风亮节的一种。这种奇女子如何能不被后人牢牢铭记呢?
  东床快婿,指为人豁达,才能出众的女婿。其实不用小编多作解释,大家应该也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。但是这个词语,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,因他而生想来大家就不知道了。
  王羲之出身魏晋名门世家琅琊王氏,在朝廷历任秘书郞、宁远将军、江州刺史,后为会稽内史,领右将军之职。
  但他的成就不在政治上,而在艺术上。王羲之书法出众,有“书圣之称”,其所写《兰亭序》号称天下第一行书。
  据传当初晋帝到北郊祭祀,命王羲之将祝词写在木板上,再拿去让工人雕刻。工人将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,发现王羲之书法墨迹一直浸到木板里面去了。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,才算见了底。王羲之笔力雄劲,以致入木三分。
  王羲之是东床快婿中的“婿”,那么“东床”和“快”又指什么呢?这还要从一个小故事说起。
  东晋重臣郗鉴有个女儿,名叫郗璇,年方二八已是到了婚嫁的年龄。郗鉴自然要考虑给自己的女儿,择一位上好佳婿。
  郗鉴与王导同朝为官,感情不错,又听人说琅琊王氏的子弟,个个生得丰神俊郎,才华横溢。与其找些不知根底的人家,不如与王导结亲。
  郗鉴将自己的想法给王导说了,王导听了也十分干脆。他直接对郗鉴说:“那好啊,我家子弟甚多,您抽空到家里来看看。若是您相中了哪个,不管是谁,我都是同意的。”
  别看王导说的好像不把自己子弟当回事儿,但正是这种随便人选的态度,可见其子弟都是出众之辈,不丢人。
  郗鉴听了王导的话,没多久就让管家带上礼物上门,先来打听打听消息。
  而这边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,个个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。管家看来看去,觉得王府的确子弟出众,个个都是青年才俊。但要说一眼惊艳,当即想让人定下来的那也没有。于是管家就说,没有别的人了吗?
  王府管家一看,人数还真少了一人,便是王羲之。王府管家带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,就看见靠东墙的床上躺着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。
  原来王羲之回府半路上赏玩了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,沉迷不已,早忘了还有相亲这么回事儿了。回府之后,又因为天气太热,就随手脱掉外衣,袒胸露腹的喝茶。
  管家见王羲之安然自若的躺在床上,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,心中十分惊讶,暗自留了心。
  等回到太尉府之后,郗鉴询问结果。管家说:“王家年轻公子二十多人,听说您觅婿后,都争相恐后。但唯有东床上有一位公子,对此事无动于衷,袒腹躺着若无其事。”
  郗鉴听了后笑道:“我要找的女婿正该是这样的人,走,快带我去看看。”
  郗鉴来到王府,见王羲之既豁达又文雅,才貌双全。他十分满意,当场就下了聘礼,择王羲之为婿。
  这“东床”指的是王羲之躺的床,而“快”则说郗鉴定下王羲之的速度之快。
  2017年的世界人口有多少?中国又有多少人?2016年,世界总人口已有72亿,中国就占了13亿。有说法称,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,截止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5亿,中国以14亿总人口数超过13亿的印度稳居第一(不知道搜集材料的时候看的那篇新闻是不是假新闻啊)。
  20世纪80年代,我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,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。2016年1月1日,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二胎政策正式实行。
  人口问题不只是现代才有,在遥远的古代,差不多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西汉时期也存在着人口问题。西汉的人口问题不是人口太多,而是男女比例失衡,出生率太低了!当时正是汉元帝在位时期,臣子贡禹就提出了“内多怨女,外多旷夫”这一说。
  贡禹,字少翁,《汉书》中有他的单独列传,评价是“以明经洁行著闻”于世,世人尊其为“贡公”。那时西汉人口问题十分突出,贡禹认为国家的总体出生率本来就不高,更何况是在很多男子娶不到老婆的情况下。
  在贡禹看来,豪强地主、官吏诸侯以及皇帝所拥有的女人太多了,自汉武帝以后的皇帝“多取好女至数千人,以填后宫”。诸侯王的妃嫔倒不至于超过皇帝,但那数量不说几十个至少也有数百人左右吧。豪强地主稍微控制了点,大约也就几十个妻妾而已。
  古代有一夫多妻制,会发生这种现象不奇怪,但是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人口问题,所以贡禹不得不将其提了出来。贡禹的目的也很大胆,他希望汉元帝能听取自己的建议,把后宫多余的宫女奴婢放出宫,让她们正常的男婚女嫁,生儿育女,而不是一生只守着汉元帝一个男人。
  除了建议汉元帝释放后宫宫女,贡禹还建议朝中官员诸侯王们也都一起行动起来,他统计了一下“诸官奴婢十万余人”。你觉得贡禹最后成功了吗?
  在封建社会,贡禹这条建议实属大不敬,得罪了全天下的贵族豪强,最后当然没有成功。但是,没成功并不代表没意义,贡禹至少揭露了自汉武帝之后统治阶级的奢靡之风。
  贡禹为官以来,历任谏大夫、光禄大夫、长信少府、御史大夫等,面对时政,贡禹总是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。当时人口大量减少,贡禹实在担心,并总结了两点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办法。
  第一,贡禹认为皇帝、诸侯王、贵族、豪强、地主等人奢侈之风盛行,然他们奢侈的资本是从贫苦的老百姓身上剥削得来的,他们过得越奢靡,百姓越苦,以致于很多人甚至没有生计,只能饿着等死。
  第二,贡禹认为朝廷赋税徭役太繁重,举个例子,汉武帝之前缴税要从七岁算起,可是汉武帝之后就要从三岁算起了,三岁的奶孩子还要缴纳沉重的赋税,百姓们付不起高额的“人口税”,最后只能憋着不生,或者说少生。
  解决的办法也简单,八个字总结就是:提倡节俭,减轻赋税。在这里贡禹犯了一个错误,那就是他竟然想用废除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办法来使民归农,以此来增加农业人口。身为董仲舒的再传弟子,贡禹这想法也太荒谬了。这是废除货币就能解决的问题吗?
  贡禹生前有一位至交好友,就是汉废帝刘贺的臣僚王吉,也称王阳,当时汉废帝刘贺被废,其属臣全部被处死,只有王吉和龚遂活了下来。对于贡禹和王吉的友情,后人传了一句成语出来,那就是“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”,表示好友之间愿意共同进退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