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如何评价章怀太子李贤?为何判李贤谋逆罪?

如何评价章怀太子李贤?为何判李贤谋逆罪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
  章怀太子李贤,大概是历史上一位颇为有名,却结局悲剧的太子。虽然他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,但是却似乎并不受母亲宠爱,以致后来还是她母亲出手要了他的命。
  章怀太子虽然不是唐高宗一开始看中的继承人,但是当太子李弘去世,李贤继任后,他的表现还是让唐高宗高看,认为自己的江山能够交到他的手上。
  唐高宗出巡的时候,依例章怀太子李贤奉圣命,留守京都监国。监国期间,李贤处事公允,为人公正,能明辨是非,得到许多大臣的称赞。
  唐高宗回来之后,看见李贤的表现也十分满意。他称赞自己的儿子说:“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,但留心政务,抚爱百姓,非常尽心,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。加之政务之余,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,领会深意。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。好善正直,是国家的希望,深副我所怀。命赏赐绢帛五百段。”
  相比于政治上,李贤在文学上的成果似乎还更大一点。他在很小的时候,跟随老师学习儒家经典。有时候看见书中一些好的句子,总是反复观看思考。
  唐高宗有一次就对司空李勣称赞李贤,说他聪慧至极,小小年纪就能得知经典中字句的意思。并且还能选择对自己好的来思考,让人难以置信。
  而后来章怀太子带着学者张大安、刘纳言、格希元、许叔牙、成玄一、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《后汉书》。而章怀太子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“章怀注”而极具文史意义,则更能见证太子的文学修养极高。
  李贤与武则天最终走到母子相争的地步,因为伤感于此,他曾作《黄台瓜辞》,虽然简单但却饱含情谊。
  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
  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
  三摘尚自可,摘绝抱蔓归。
  李贤后来因为谋逆罪名,而被圈禁,后来又被判流放,最终被武则天手下逼死。“谋反”的罪名是怎么来的呢?
  他的罪名其实是他母亲揭发出来的,武则天说他谋反。随后是士兵从李贤的东宫,搜出了数百具盔甲。
  李贤的去世,也是因为他被武则天改判流放,被武则天派去的人逼令自杀。
  《新唐书》和《旧唐书》对于李贤的谋逆罪名都抱有异议,《旧唐书》更是说:“唐年钧德,章怀最仁,凶母畏明,取乐于身。”表明章怀太子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孝子,隐射谋逆罪名子虚乌有。
  唐高宗驾崩之后,武则天先后废除两位帝王,随后自己称帝。这些行为引发李唐宗室不满,其中有英国公李敬业率先在扬州起事。当时李敬业高举的旗帜,正是李贤。
  李敬业表示:太子并没有死,他逃亡到城中,暗中命令我们起事。而许多人跟随,也可看出李贤在当时百姓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。
  虽然李贤以谋逆罪论死,但是却并不是谋逆者。
  章怀太子李贤,大概是历史上一位颇为有名,却结局悲剧的太子。虽然他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,但是却似乎并不受母亲宠爱,以致后来还是她母亲出手要了他的命。
  章怀太子虽然不是唐高宗一开始看中的继承人,但是当太子李弘去世,李贤继任后,他的表现还是让唐高宗高看,认为自己的江山能够交到他的手上。
  唐高宗出巡的时候,依例章怀太子李贤奉圣命,留守京都监国。监国期间,李贤处事公允,为人公正,能明辨是非,得到许多大臣的称赞。
  唐高宗回来之后,看见李贤的表现也十分满意。他称赞自己的儿子说:“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,但留心政务,抚爱百姓,非常尽心,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。加之政务之余,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,领会深意。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。好善正直,是国家的希望,深副我所怀。命赏赐绢帛五百段。”
  相比于政治上,李贤在文学上的成果似乎还更大一点。他在很小的时候,跟随老师学习儒家经典。有时候看见书中一些好的句子,总是反复观看思考。
  唐高宗有一次就对司空李勣称赞李贤,说他聪慧至极,小小年纪就能得知经典中字句的意思。并且还能选择对自己好的来思考,让人难以置信。
  而后来章怀太子带着学者张大安、刘纳言、格希元、许叔牙、成玄一、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《后汉书》。而章怀太子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“章怀注”而极具文史意义,则更能见证太子的文学修养极高。
  李贤与武则天最终走到母子相争的地步,因为伤感于此,他曾作《黄台瓜辞》,虽然简单但却饱含情谊。
  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
  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
  三摘尚自可,摘绝抱蔓归。
  李贤后来因为谋逆罪名,而被圈禁,后来又被判流放,最终被武则天手下逼死。“谋反”的罪名是怎么来的呢?
  他的罪名其实是他母亲揭发出来的,武则天说他谋反。随后是士兵从李贤的东宫,搜出了数百具盔甲。
  李贤的去世,也是因为他被武则天改判流放,被武则天派去的人逼令自杀。
  《新唐书》和《旧唐书》对于李贤的谋逆罪名都抱有异议,《旧唐书》更是说:“唐年钧德,章怀最仁,凶母畏明,取乐于身。”表明章怀太子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孝子,隐射谋逆罪名子虚乌有。
  唐高宗驾崩之后,武则天先后废除两位帝王,随后自己称帝。这些行为引发李唐宗室不满,其中有英国公李敬业率先在扬州起事。当时李敬业高举的旗帜,正是李贤。
  李敬业表示:太子并没有死,他逃亡到城中,暗中命令我们起事。而许多人跟随,也可看出李贤在当时百姓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。
  虽然李贤以谋逆罪论死,但是却并不是谋逆者。
  2017年的世界人口有多少?中国又有多少人?2016年,世界总人口已有72亿,中国就占了13亿。有说法称,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,截止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5亿,中国以14亿总人口数超过13亿的印度稳居第一(不知道搜集材料的时候看的那篇新闻是不是假新闻啊)。
  20世纪80年代,我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,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。2016年1月1日,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二胎政策正式实行。
  人口问题不只是现代才有,在遥远的古代,差不多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西汉时期也存在着人口问题。西汉的人口问题不是人口太多,而是男女比例失衡,出生率太低了!当时正是汉元帝在位时期,臣子贡禹就提出了“内多怨女,外多旷夫”这一说。
  贡禹,字少翁,《汉书》中有他的单独列传,评价是“以明经洁行著闻”于世,世人尊其为“贡公”。那时西汉人口问题十分突出,贡禹认为国家的总体出生率本来就不高,更何况是在很多男子娶不到老婆的情况下。
  在贡禹看来,豪强地主、官吏诸侯以及皇帝所拥有的女人太多了,自汉武帝以后的皇帝“多取好女至数千人,以填后宫”。诸侯王的妃嫔倒不至于超过皇帝,但那数量不说几十个至少也有数百人左右吧。豪强地主稍微控制了点,大约也就几十个妻妾而已。
  古代有一夫多妻制,会发生这种现象不奇怪,但是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人口问题,所以贡禹不得不将其提了出来。贡禹的目的也很大胆,他希望汉元帝能听取自己的建议,把后宫多余的宫女奴婢放出宫,让她们正常的男婚女嫁,生儿育女,而不是一生只守着汉元帝一个男人。
  除了建议汉元帝释放后宫宫女,贡禹还建议朝中官员诸侯王们也都一起行动起来,他统计了一下“诸官奴婢十万余人”。你觉得贡禹最后成功了吗?
  在封建社会,贡禹这条建议实属大不敬,得罪了全天下的贵族豪强,最后当然没有成功。但是,没成功并不代表没意义,贡禹至少揭露了自汉武帝之后统治阶级的奢靡之风。
  贡禹为官以来,历任谏大夫、光禄大夫、长信少府、御史大夫等,面对时政,贡禹总是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。当时人口大量减少,贡禹实在担心,并总结了两点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办法。
  第一,贡禹认为皇帝、诸侯王、贵族、豪强、地主等人奢侈之风盛行,然他们奢侈的资本是从贫苦的老百姓身上剥削得来的,他们过得越奢靡,百姓越苦,以致于很多人甚至没有生计,只能饿着等死。
  第二,贡禹认为朝廷赋税徭役太繁重,举个例子,汉武帝之前缴税要从七岁算起,可是汉武帝之后就要从三岁算起了,三岁的奶孩子还要缴纳沉重的赋税,百姓们付不起高额的“人口税”,最后只能憋着不生,或者说少生。
  解决的办法也简单,八个字总结就是:提倡节俭,减轻赋税。在这里贡禹犯了一个错误,那就是他竟然想用废除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办法来使民归农,以此来增加农业人口。身为董仲舒的再传弟子,贡禹这想法也太荒谬了。这是废除货币就能解决的问题吗?
  贡禹生前有一位至交好友,就是汉废帝刘贺的臣僚王吉,也称王阳,当时汉废帝刘贺被废,其属臣全部被处死,只有王吉和龚遂活了下来。对于贡禹和王吉的友情,后人传了一句成语出来,那就是“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”,表示好友之间愿意共同进退。
  唐代是一个风流开放的朝代,那个时期,你去逛青楼听小曲,没人会觉得你人品有问题,但是只要你做出了背信弃义之事,你就会被贴上“无行”的标签。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是这样,不论《旧唐书》还是《新唐书》对他的评价都是“无行”二字。他的人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。
  李商隐算是一位神童,五岁能诵经,七岁能写文,关键是十六岁时便以擅长古文而闻名,就连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见了他也不得不感叹,自己真的是老了,一代更比一代强啊,他死后要是能转生成李商隐的儿子就好了,继承李商隐的诗才,哈哈。
  可是呢,李商隐命苦啊,还不满十岁,他的父亲就去世了,本来家里就穷,父亲一死就更穷了,再加上家里不止他一个孩子,但他是老大啊,所以一家的重担可以说都落在了他的身上,他不接也得接着,否则一顶“不孝”的罪名扣下来,就算你是宰相、皇帝,你也会遭到世人的唾弃。
  好在,李商隐写的字非常漂亮,文章也独特新颖,见解深刻,于是他便想出了替人抄书挣钱的主意。
  李商隐受到白居易的引荐,拜见了朝廷权要令狐楚,这个令狐楚在朝中不但官居要职,关键还写得一手好骈文,他听说李商隐擅长古文,就劝李商隐改写骈文,毕竟骈文才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,也更容易在科举中脱颖而出。令狐楚劝归劝,还提出了优异的条件,那就是他愿意教李商隐写骈文,还愿意收李商隐为幕僚。李商隐既缺钱又正愁科举之事,这种想睡觉就有人递来枕头的好事他当然不能拒绝也不愿意拒绝了。于是,令狐楚收留了李商隐,还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李商隐,让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交友。
  令狐楚展现在李商隐面前的就是一条康庄大道,当然只要李商隐自己老老实实的,他就能走上那条他一直期待的路。可惜啊,他没有这样走。
  令狐楚非常欣赏李商隐,可以说把李商隐当成了半个儿子来看待,李商隐科举不顺,他就命令儿子去运作关系,给值考官施加压力,李商隐这才中了进士。病危之际,令狐楚还挂念着李商隐,把他召唤到身边,让李商隐代为撰写遗表。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遗书什么的,而是要呈给皇帝看的政治遗言,令狐楚完全可以自己写,但是却要李商隐代写,也是一种极度信任李商隐的表现,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希望皇帝能发现李商隐的才能。关键时候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儿子令狐绹,而是李商隐,足见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师徒之情了。
  令狐楚的死对李商隐的打击也是很巨大的,但是他一转身就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令狐家族的事情,那就是投靠了王茂元。
  王茂元也是一位朝廷重臣,位高权重,家底丰厚,他看中了李商隐之才,便聘其为幕僚,并将女儿许配给他。
  那时候朝廷党争得厉害,史称为“牛李党争”,李商隐就卷入其中了。令狐楚父子是“牛党”,王茂元是大家眼中的“李党”,正是令狐楚父子的死对头,李商隐娶了王家女儿,又为王家做事,这不就是与令狐家做对吗?于是令狐绹与其决裂,在世人眼中,李商隐就是妥妥的背信弃义之徒了!
  当然了,李商隐本身是不想参与进党争的,可能他也没有想到党争会给他的人生带来这么大,这么长久的灾难。他其实只是想堂堂正正当一个正直的官而已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