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难忘的遗憾

难忘的遗憾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小时候,村里的碎娃们,还不会下象棋,也没有跳棋、军棋那类玩艺儿。我们常耍的,叫顶杠——是一种携带乡风村俗,饶有趣味儿的棋类游戏。就地取材,随处可玩。随便找个地儿,在地上横划几道印几,竖划几道印儿,成了方方正正的棋盘。棋子呢,石头子儿、杏胡儿、土疙瘩、柳条节、柴棒棒……只选两种不同的,就下起来了。
  暑夏里一天,在我家院门楼里,遍被着凉爽的穿堂风,仲元捏指头大的石子,我折半寸长的柴棒棒,以石笔画棋盘,玩起了顶杠。正玩得入迷,我家的麻黄母鸡,咯咯蛋,咯咯蛋,叫开了。我妈在院里喊:
  母鸡下蛋了,还不快捡回来!
  那时候,家家院门外,都堆有粪堆。忽然兴起了全民写诗,村里家家户户和白灰在院墙外刷版面写,连庆家写的诗只两句:卫生工作大跃进,保证门上不堆粪。村人都养鸡,母鸡下了蛋,要喂一把精食,指望着多下蛋积攒了换油盐呢。我家的喂鸡的碎麦子,搁在院门里土墙上挂的担笼里,我却没去抓。只向粪堆那儿瞅了一眼,任母鸡叫死去,忙着顶杠。
  见我蹲着不动,我妈又喊开了:
  还不快去捡,天上老鹰在旋呢!
  老鹰抓鸡蛋?笑话。我仍不管那,只埋头顶杠。
  猛不防,出事了——朝粪堆越旋越低的老鹰,突然扇来一股风,像电影里的飞机俯冲,在粪堆上蜻蜓点水似那么一点,扬翅飞去了。
  干粪堆被鸡刨了个窝,刚下的白白的蛋,没有了。那时的天空,逢晴日无不瓦蓝,云朵像放大的棉花撕扯洁白,衬着那只黑老鹰。爪间抓的,是我家的那颗鸡蛋。狗日的老鹰很得意,往高里飞了,并不远去,悠闲地在天上盘旋。分明冷笑着在嘲弄人。
  我和仲元顾不上在地上顶杠了,跳起来撵着天上的老鹰顶杠。俩人边撵边抡长点儿的柴棒吓它,大声地吆喝着吓。天上的老鹰没怎么着,把连庆家槐树下下象棋的大人惊动了:
  啥事?
  一只老鹰,把豪子家母鸡下的蛋抓走了。
  嘿嘿,那还能要回来!
  那只老鹰竟滑翔似的,一直盘旋着。老实话在嘲弄耍笑人呢。气得仲元涨红了圆脸,从后腰背里抽出甩子——用枣木的叉棒和牛皮条做的,怕失手伤人惹祸,平常不拿出来——把手里捏的棋子夹在皮条里,瞄准老鹰,伸手臂狠劲一甩。石子没击中它。仲元又夹又甩。甩来甩去,石子甩光了,都没击中老鹰。他人却滚子似绊地上,跌了个狗吃屎。我顾不上他,狠不得双肩生翅,扑上天去。我撵着跳着,抡柴棒吆喝,一直撵出了村,撵到了涝池旁。
  村外的涝池比篮球场大,是村里男人们饮牛、女人们洗衣、碎娃们耍水的好去处。时值正午,当头的太阳正大,涝池边没人影儿。仲元也没跟来。我独自仰脸瞅着老鹰,一时没了办法。又怕冷不防它杀回马枪突然袭击我,便泄气蔫了下来。
  恰巧这当儿,意外出现了。
  老鹰慌忙中,爪子一松,鸡蛋掉了下来。刷得坠下一道白线,叭一声掉涝池里了。溅起了一朵水花。
  我得意失笑了。浑身来了劲,又蹦又跳地笑。可恶的黑老鹰呀,你也有大意失手(爪)的时候。可惜了我家那颗鸡蛋,我得不到老鹰也得不到。站涝池边一看,别提多高兴了。溅水花那儿,没蛋黄溢出,鸡蛋在水纹里隐现,似乎没摔破。水面平静了,我乐得不得了。那颗鸡蛋竟白花花的,在水底淤泥里坐着呢。
  池水不深。我抬头仰脸嘲笑老鹰。它却早没影儿了。我高兴地脱鞋,要下水捞蛋。太阳晒得人生痛,捞了蛋,正好耍水。
  这当儿,不知多会冒出一辆架子车,正从池边路上经过。土路不平,车上装的生石灰块子太满,有石灰颠下来。其中一块,有足球那么大。拉车子的戴一顶破草帽,穿洋面口袋改做的无袖汗褟的脊背弯下去,弯下去,红红的显出肩背处淡了的标准粉的标字。搁在以往,我会喊住他,或者抱起石灰块子撵上去,给他搁车上的。但那一会儿,被老鹰抓走的鸡蛋要失而复得,我一时得意忘形,没那样作。我抱起足球大的那块石灰,咕通投进涝池。
  万没料到,生石灰遇水,咕嘟冒起了泡儿。咕嘟咕嘟越冒越烈。澎得又炸裂开来。我又捡又投。咕嘟咕嘟澎澎,冒泡儿又炸裂。涝池开了锅似煮起来。呛人的蒸气剌鼻,退着躲着仍扑面而来。
  我惊呆了。也乐坏了。又躲又迎着煮沸的气味蹦跳欢笑。可惜仲元没来。也没饮牛的洗衣的耍水的村人看见。唯见那位拉石灰的,不知啥时停了车子,从路另一旁的西红柿地里出来,端着的破草帽里,搁着几个刚摘的西红柿,边吃边抹着嘴上的汁液,朝我凶凶地吼:
  碎崽娃子,你咋糟沓我的石灰块子呢!
  我没糟沓,我说,见他比我大不了几岁,并不害怕。
  水都煮开了,还说没糟沓?
  我想垫池边捞鸡蛋,谁知……
  鸡蛋?
  真的。
  他吃完了一颗西红柿,抹把嘴,递给我一颗,又拿一颗吃起来。那时侯,过路人口渴了,是可以随便吃地里的瓜果的,只要不糟沓或带走就没事。三两口吃完,他问:
  鸡蛋在哪儿呢?
  那不是,来到涝池边,我也抹了把嘴,往水里一指。
  咕嘟已止住了,池水白了混了。也不知他看到鸡蛋没有,说了句:
  那还不煮熟了。
  听到这话,我心里打开小鼓。自家没断过养鸡,可煮鸡蛋的美味,我只在端午节领略过。怕他抢了先,我甩脚脱了鞋,挽起了裤腿,要下水捞蛋。
  小心烫着。他站一旁急喊。
  唉哟,我伸脚探进水,缩回脚呼喊着。一尻子坐地上,捂着脚唉哟着。
  你看你,急啥呢!那人说。
  我唉哟不已,抖着那只脚。
  生石灰见了水,不但会煮沸,还爆炸呢,他说,你刚才没看见?
  我瞠目乍舌,不知说什么好。
  他捉住我那只腿脚,卷了半边破草帽,往我脚上扇。脚面和小腿脖儿,被烫红了,灼痛难耐。他去了路边的菜地。不一会儿,手里拿了两根黄瓜回来。几下捏碎黄瓜,给我往烫处搽。又将碎黄瓜交给我,叫我自己搽。我抹着黄瓜,却只管一时时。连一秒钟都不到,仍然灼痛得很。他离开又来了。捏着一种草,搁池边洗衣石上,大手握成拳头,几下捣烂,又伸姆指研。抓土和成绿泥,给我往伤处糊。不咋得,忍着点。对我说了,轻轻撩着水,洗了自己的手,说不太烫了,脱了鞋,小心地蹚水,下池捞出那颗鸡蛋,扬起对我说:
  真的煮熟了,递来让我剥了皮吃。
  大太阳里来来回回地跑了几趟,他给我搽黄瓜又和草药泥涂抹,灰白的汗褟都溻湿了。从他贪婪的盯鸡蛋的目光里,看出他吃西红柿解了渴,却没解饿。想着他还要冒大太阳,拉那么重的一车石灰赶路呢,不知怎么良心发现了,推去他递来的鸡蛋说:
  大哥你吃吧。
  那我就不客气了。
  他说着,不知是饿坏了馋急了,还是觉得我理应领他的情,几下剥了鸡蛋皮,囫囵往嘴里一填。咀嚼动作传向喉结,迅即咽进了肚里。
  见我盯着他,他自觉吃相粗鲁,不好意思吧,想了想,从脖后取下胸膛挂的一枚麻钱,说:
  听我婆婆说,是开了光的,镇邪呢。
  开了光,镇邪?我听不明白。
  给,拿去耍吧。他说。
  麻钱是铜的,圆中有方方正正的孔,光光亮亮的,显出四个辩不清的字。我接了想问他:啥叫开了光,怎么就镇邪呢。他却说:
  我不能耽搁了,你也快回吧。
  转身埋头拉了车子,戴着破草帽走了。
  我光着伤脚,捏着那枚麻钱,提着一只鞋,望着他往杨家围墙那边走远了,才回的村。
  那枚麻钱,我没往脖项上挂,解去了线绳绳,压在枕头下。觉得不保险,又装进黑漆的小木匣子,搁壁上的窑窝里。却忍不住拿出来看,看了趁兴,装衣兜里,好在伙伴们面前显摆。
  仲元看了麻钱,稀罕得很,拿手里啧啧着,不想还我了。我一把夺了过来。他就明打明地缠我,非叫给他不可。我不给他,他就叫我赔他的书。
  他曾借给我一本怎样吹笛子的书,定价两毛六,不知咋地让我弄丢了。凭我俩的关系,事情已过去了。可这会儿不给他麻钱,他叫我赔他的书。
  我硬是在开学后,从家里给的早点钱里,每天省下一分二分,赔够了他的书钱。就这仲元仍不罢休,又向我扯皮说:书钱是赔够了,可你照着书,学了吹笛子呀。我拗不过他,拿我妈染指甲的指甲花汁液,蘸在麻钱上,寻出糊窗户剩下的粉莲纸,裁下巴掌大的一片,拓麻钱的红印儿。一正一反两个面都拓了,给了仲元,才了结了这事。
  时间长了,对麻钱的兴趣淡了,见村里女娃爱踢的毽子里,用麻钱做底儿的最好。就给了我妹子,叫她做了毽子。那是一只活公鸡毛做的毽子,颜色鲜艳,底儿因了裹的麻钱,不轻飘,妹子有了它,宝贝似的,踢得很高兴。
  一晃,几十年过去了。
  年逾知天命的我,把大半人生经历的许多事都淡忘了。少年的回忆,却像高象素的荧幕,越来越清晰。我曾忙中偷闲长途跋涉,独自去小时客居过的那个村造访。悄悄来到异常熟悉的村子,默默地徜徉、徘徊、留连了半日。在原先的村头,现在挂天下第一碗名牌的馆子里,吃了一碗羊肉泡馍,离开了。
  村北那条百米宽的道路还在,两条马路之间宽阔的绿化带,如今已树木葱茏花草茂盛,成了市民休闲的场所。村里早先前后村道的布局,彻底改观了面貌。一排排瓦顶土墙的瓦房,消失净尽了。一座座门楼、类堆,一棵棵槐树、榆树,村外的涝池、菜地,天上飞的鸦雀、老鹰,都没踪影儿了。甚至连村名都改了,成了什么城中村。社区里成片矗立起许多高楼大厦,草坪和花圃,栽修剪整洁的花木,人们在蹓狗或给笼养鸟放风。道路都硬化成水泥的,人行道铺有彩色磁砖。熙熙攘攘的超市、饭馆、干洗店、音像店、健美瑜伽房、足浴洗头房之类,门脸都装修得特别现代。一张张陌生的面孔,大都说普通话,少数说土语方言的,咬音却变了调。听说连庆从石油学院毕业后,去玉门和大庆开采过石油,后来患上肝癌,已去世多年了。高中毕业后走南闯北的仲元,回市里在博物馆安宁工作了几年,又辞职下海了,现已不知去向。少年伙伴的现况,踏破铁鞋无觅处。
  变化不大的,是我在装修新潮的泡馍馆里,掰碎了两个坨坨馍烩了,吃的那一老碗羊肉泡馍。风味依旧,还算正宗。余香满口站在泡馍馆外,燕群似飞来一群学生,着校服骑自行车从面前闪过。注视中我伫立良久,心中感慨万千。
  一天,老伴上街了,我独自在家,正百无聊赖,门铃响了。叮咚声中,我以为女儿带外孙女来了,喜悦地问:
  谁呀?
  是我。随回答声,从猫眼看到的,是一张夸张变形的陌生胖脸。
  你找谁呀?
  我是仲元。
  以为听错了,我又问:是谁?
  是我,仲元。
  开了门,要不是他自报家门,我真认不出来了,站在面前的,真是仲元。
  哎呀稀客,我油然惊叹,连忙让座、倒茶、递烟。
  可找到你了。他一屁股坐沙发上,喝茶抽烟,其惊喜比我胜过十分。
  因了重访故地归来不久,我说起日前的造访,欲和他热烈地回味,共享沧桑巨变的感慨。仲元对这些反应淡漠。他从提包取出一个皮夹,又从里面急切地拿出一片纸。
  竟是当年的那片粉莲纸。
  多亏我当时夹日记本里了,至今没有丢失。仲元扬着那片纸说。
  是当年我给你的,拓的麻钱印还显着呢。我看了说,诧异他一来,怎么拿出了这。
  仲元说:
  你细看拓印儿。
  我看不出什么,没作声。
  他说:去阳台上,反过来,对着太阳看。
  我俩站阳台上,对着太阳,高高地反向展开粉莲纸细看。
  内方外圆的拓印间,正面呈现的四个繁体字是,咸丰重宝,一面有咸丰元年铸造的字迹。
  看出来么?他问。
  我不知回答啥。
  要不是你,我才不会说呢,仲元说,这枚古币,价值好几十万,宝贵得很呢。
  他的话题再没离开这枚古币,一再神情异常追问:你妹子后来把那个毽子弄哪去了,能不能顺蔓摸瓜,下功夫找到这枚古币?事情过去几十年了,我笑着说,肯定找不到了。又说了已在北京居住多年的妹妹的简况,提起日前造访旧地的感慨。他先还让我给妹妹挂长话,叫她仔细回忆,后来便一声接一声地感叹,充满了惋惜和失望,以及深深的遗憾。
  我也很遗憾。这次意外重逢,他的兴趣在那枚古币上,没有重温少年时甜蜜的童贞趣事,更没品味时尚多变的人生体验。他没在我家吃饭,就匆匆告辞了。甚至没留下地址和联系电话,临别时只说,你和你妹妹好好回忆回忆,以后我还会找你的,要是得到确切的线索,大海捞针我也要找到它。
  老伴回来,我向她细述了仲元来家的情景,道出了心中的厌倦。老伴惊讶仲元是如何费尽周折找到这的,轻轻地叹了声:世道么!其话语简练模糊,浓缩了深沉的况味。
  打那以后,我和仲元再没见过面。恍惚中听谁说,他出国了,到澳大利亚定居了。
  后来,退休在家的我和老伴,常常谈起彼此婚前的往事。我不免一遍又一遍重述关于古币的趣事。老伴重复地听我讲顶杠,老鹰抓鸡蛋,生石灰煮沸涝池,以及得到麻钱的细节。竟然百听不厌。她的那句:世道么,慢慢淡化了我骤涌的遗憾。
  要说遗憾,至今仍有一点,是关于那位拉石灰的大哥。他帮我应急疗治脚上烫伤的情景历历在目,当时怎么没问他的住址和姓名呢?不然的话,我要用仲元大海捞针寻找古币的精神找他,和他交友,与他长谈。遗憾之余,我心里常常于无声处发出旷世般地呼唤:
  拉石灰的大哥,你在哪里呀?
  小时候,村里的碎娃们,还不会下象棋,也没有跳棋、军棋那类玩艺儿。我们常耍的,叫顶杠——是一种携带乡风村俗,饶有趣味儿的棋类游戏。就地取材,随处可玩。随便找个地儿,在地上横划几道印几,竖划几道印儿,成了方方正正的棋盘。棋子呢,石头子儿、杏胡儿、土疙瘩、柳条节、柴棒棒……只选两种不同的,就下起来了。
  暑夏里一天,在我家院门楼里,遍被着凉爽的穿堂风,仲元捏指头大的石子,我折半寸长的柴棒棒,以石笔画棋盘,玩起了顶杠。正玩得入迷,我家的麻黄母鸡,咯咯蛋,咯咯蛋,叫开了。我妈在院里喊:
  母鸡下蛋了,还不快捡回来!
  那时候,家家院门外,都堆有粪堆。忽然兴起了全民写诗,村里家家户户和白灰在院墙外刷版面写,连庆家写的诗只两句:卫生工作大跃进,保证门上不堆粪。村人都养鸡,母鸡下了蛋,要喂一把精食,指望着多下蛋积攒了换油盐呢。我家的喂鸡的碎麦子,搁在院门里土墙上挂的担笼里,我却没去抓。只向粪堆那儿瞅了一眼,任母鸡叫死去,忙着顶杠。
  见我蹲着不动,我妈又喊开了:
  还不快去捡,天上老鹰在旋呢!
  老鹰抓鸡蛋?笑话。我仍不管那,只埋头顶杠。
  猛不防,出事了——朝粪堆越旋越低的老鹰,突然扇来一股风,像电影里的飞机俯冲,在粪堆上蜻蜓点水似那么一点,扬翅飞去了。
  干粪堆被鸡刨了个窝,刚下的白白的蛋,没有了。那时的天空,逢晴日无不瓦蓝,云朵像放大的棉花撕扯洁白,衬着那只黑老鹰。爪间抓的,是我家的那颗鸡蛋。狗日的老鹰很得意,往高里飞了,并不远去,悠闲地在天上盘旋。分明冷笑着在嘲弄人。
  我和仲元顾不上在地上顶杠了,跳起来撵着天上的老鹰顶杠。俩人边撵边抡长点儿的柴棒吓它,大声地吆喝着吓。天上的老鹰没怎么着,把连庆家槐树下下象棋的大人惊动了:
  啥事?
  一只老鹰,把豪子家母鸡下的蛋抓走了。
  嘿嘿,那还能要回来!
  那只老鹰竟滑翔似的,一直盘旋着。老实话在嘲弄耍笑人呢。气得仲元涨红了圆脸,从后腰背里抽出甩子——用枣木的叉棒和牛皮条做的,怕失手伤人惹祸,平常不拿出来——把手里捏的棋子夹在皮条里,瞄准老鹰,伸手臂狠劲一甩。石子没击中它。仲元又夹又甩。甩来甩去,石子甩光了,都没击中老鹰。他人却滚子似绊地上,跌了个狗吃屎。我顾不上他,狠不得双肩生翅,扑上天去。我撵着跳着,抡柴棒吆喝,一直撵出了村,撵到了涝池旁。
  村外的涝池比篮球场大,是村里男人们饮牛、女人们洗衣、碎娃们耍水的好去处。时值正午,当头的太阳正大,涝池边没人影儿。仲元也没跟来。我独自仰脸瞅着老鹰,一时没了办法。又怕冷不防它杀回马枪突然袭击我,便泄气蔫了下来。
  恰巧这当儿,意外出现了。
  老鹰慌忙中,爪子一松,鸡蛋掉了下来。刷得坠下一道白线,叭一声掉涝池里了。溅起了一朵水花。
  我得意失笑了。浑身来了劲,又蹦又跳地笑。可恶的黑老鹰呀,你也有大意失手(爪)的时候。可惜了我家那颗鸡蛋,我得不到老鹰也得不到。站涝池边一看,别提多高兴了。溅水花那儿,没蛋黄溢出,鸡蛋在水纹里隐现,似乎没摔破。水面平静了,我乐得不得了。那颗鸡蛋竟白花花的,在水底淤泥里坐着呢。
  池水不深。我抬头仰脸嘲笑老鹰。它却早没影儿了。我高兴地脱鞋,要下水捞蛋。太阳晒得人生痛,捞了蛋,正好耍水。
  这当儿,不知多会冒出一辆架子车,正从池边路上经过。土路不平,车上装的生石灰块子太满,有石灰颠下来。其中一块,有足球那么大。拉车子的戴一顶破草帽,穿洋面口袋改做的无袖汗褟的脊背弯下去,弯下去,红红的显出肩背处淡了的标准粉的标字。搁在以往,我会喊住他,或者抱起石灰块子撵上去,给他搁车上的。但那一会儿,被老鹰抓走的鸡蛋要失而复得,我一时得意忘形,没那样作。我抱起足球大的那块石灰,咕通投进涝池。
  万没料到,生石灰遇水,咕嘟冒起了泡儿。咕嘟咕嘟越冒越烈。澎得又炸裂开来。我又捡又投。咕嘟咕嘟澎澎,冒泡儿又炸裂。涝池开了锅似煮起来。呛人的蒸气剌鼻,退着躲着仍扑面而来。
  我惊呆了。也乐坏了。又躲又迎着煮沸的气味蹦跳欢笑。可惜仲元没来。也没饮牛的洗衣的耍水的村人看见。唯见那位拉石灰的,不知啥时停了车子,从路另一旁的西红柿地里出来,端着的破草帽里,搁着几个刚摘的西红柿,边吃边抹着嘴上的汁液,朝我凶凶地吼:
  碎崽娃子,你咋糟沓我的石灰块子呢!
  我没糟沓,我说,见他比我大不了几岁,并不害怕。
  水都煮开了,还说没糟沓?
  我想垫池边捞鸡蛋,谁知……
  鸡蛋?
  真的。
  他吃完了一颗西红柿,抹把嘴,递给我一颗,又拿一颗吃起来。那时侯,过路人口渴了,是可以随便吃地里的瓜果的,只要不糟沓或带走就没事。三两口吃完,他问:
  鸡蛋在哪儿呢?
  那不是,来到涝池边,我也抹了把嘴,往水里一指。
  咕嘟已止住了,池水白了混了。也不知他看到鸡蛋没有,说了句:
  那还不煮熟了。
  听到这话,我心里打开小鼓。自家没断过养鸡,可煮鸡蛋的美味,我只在端午节领略过。怕他抢了先,我甩脚脱了鞋,挽起了裤腿,要下水捞蛋。
  小心烫着。他站一旁急喊。
  唉哟,我伸脚探进水,缩回脚呼喊着。一尻子坐地上,捂着脚唉哟着。
  你看你,急啥呢!那人说。
  我唉哟不已,抖着那只脚。
  生石灰见了水,不但会煮沸,还爆炸呢,他说,你刚才没看见?
  我瞠目乍舌,不知说什么好。
  他捉住我那只腿脚,卷了半边破草帽,往我脚上扇。脚面和小腿脖儿,被烫红了,灼痛难耐。他去了路边的菜地。不一会儿,手里拿了两根黄瓜回来。几下捏碎黄瓜,给我往烫处搽。又将碎黄瓜交给我,叫我自己搽。我抹着黄瓜,却只管一时时。连一秒钟都不到,仍然灼痛得很。他离开又来了。捏着一种草,搁池边洗衣石上,大手握成拳头,几下捣烂,又伸姆指研。抓土和成绿泥,给我往伤处糊。不咋得,忍着点。对我说了,轻轻撩着水,洗了自己的手,说不太烫了,脱了鞋,小心地蹚水,下池捞出那颗鸡蛋,扬起对我说:
  真的煮熟了,递来让我剥了皮吃。
  大太阳里来来回回地跑了几趟,他给我搽黄瓜又和草药泥涂抹,灰白的汗褟都溻湿了。从他贪婪的盯鸡蛋的目光里,看出他吃西红柿解了渴,却没解饿。想着他还要冒大太阳,拉那么重的一车石灰赶路呢,不知怎么良心发现了,推去他递来的鸡蛋说:
  大哥你吃吧。
  那我就不客气了。
  他说着,不知是饿坏了馋急了,还是觉得我理应领他的情,几下剥了鸡蛋皮,囫囵往嘴里一填。咀嚼动作传向喉结,迅即咽进了肚里。
  见我盯着他,他自觉吃相粗鲁,不好意思吧,想了想,从脖后取下胸膛挂的一枚麻钱,说:
  听我婆婆说,是开了光的,镇邪呢。
  开了光,镇邪?我听不明白。
  给,拿去耍吧。他说。
  麻钱是铜的,圆中有方方正正的孔,光光亮亮的,显出四个辩不清的字。我接了想问他:啥叫开了光,怎么就镇邪呢。他却说:
  我不能耽搁了,你也快回吧。
  转身埋头拉了车子,戴着破草帽走了。
  我光着伤脚,捏着那枚麻钱,提着一只鞋,望着他往杨家围墙那边走远了,才回的村。
  那枚麻钱,我没往脖项上挂,解去了线绳绳,压在枕头下。觉得不保险,又装进黑漆的小木匣子,搁壁上的窑窝里。却忍不住拿出来看,看了趁兴,装衣兜里,好在伙伴们面前显摆。
  仲元看了麻钱,稀罕得很,拿手里啧啧着,不想还我了。我一把夺了过来。他就明打明地缠我,非叫给他不可。我不给他,他就叫我赔他的书。
  他曾借给我一本怎样吹笛子的书,定价两毛六,不知咋地让我弄丢了。凭我俩的关系,事情已过去了。可这会儿不给他麻钱,他叫我赔他的书。
  我硬是在开学后,从家里给的早点钱里,每天省下一分二分,赔够了他的书钱。就这仲元仍不罢休,又向我扯皮说:书钱是赔够了,可你照着书,学了吹笛子呀。我拗不过他,拿我妈染指甲的指甲花汁液,蘸在麻钱上,寻出糊窗户剩下的粉莲纸,裁下巴掌大的一片,拓麻钱的红印儿。一正一反两个面都拓了,给了仲元,才了结了这事。
  时间长了,对麻钱的兴趣淡了,见村里女娃爱踢的毽子里,用麻钱做底儿的最好。就给了我妹子,叫她做了毽子。那是一只活公鸡毛做的毽子,颜色鲜艳,底儿因了裹的麻钱,不轻飘,妹子有了它,宝贝似的,踢得很高兴。
  一晃,几十年过去了。
  年逾知天命的我,把大半人生经历的许多事都淡忘了。少年的回忆,却像高象素的荧幕,越来越清晰。我曾忙中偷闲长途跋涉,独自去小时客居过的那个村造访。悄悄来到异常熟悉的村子,默默地徜徉、徘徊、留连了半日。在原先的村头,现在挂天下第一碗名牌的馆子里,吃了一碗羊肉泡馍,离开了。
  村北那条百米宽的道路还在,两条马路之间宽阔的绿化带,如今已树木葱茏花草茂盛,成了市民休闲的场所。村里早先前后村道的布局,彻底改观了面貌。一排排瓦顶土墙的瓦房,消失净尽了。一座座门楼、类堆,一棵棵槐树、榆树,村外的涝池、菜地,天上飞的鸦雀、老鹰,都没踪影儿了。甚至连村名都改了,成了什么城中村。社区里成片矗立起许多高楼大厦,草坪和花圃,栽修剪整洁的花木,人们在蹓狗或给笼养鸟放风。道路都硬化成水泥的,人行道铺有彩色磁砖。熙熙攘攘的超市、饭馆、干洗店、音像店、健美瑜伽房、足浴洗头房之类,门脸都装修得特别现代。一张张陌生的面孔,大都说普通话,少数说土语方言的,咬音却变了调。听说连庆从石油学院毕业后,去玉门和大庆开采过石油,后来患上肝癌,已去世多年了。高中毕业后走南闯北的仲元,回市里在博物馆安宁工作了几年,又辞职下海了,现已不知去向。少年伙伴的现况,踏破铁鞋无觅处。
  变化不大的,是我在装修新潮的泡馍馆里,掰碎了两个坨坨馍烩了,吃的那一老碗羊肉泡馍。风味依旧,还算正宗。余香满口站在泡馍馆外,燕群似飞来一群学生,着校服骑自行车从面前闪过。注视中我伫立良久,心中感慨万千。
  一天,老伴上街了,我独自在家,正百无聊赖,门铃响了。叮咚声中,我以为女儿带外孙女来了,喜悦地问:
  谁呀?
  是我。随回答声,从猫眼看到的,是一张夸张变形的陌生胖脸。
  你找谁呀?
  我是仲元。
  以为听错了,我又问:是谁?
  是我,仲元。
  开了门,要不是他自报家门,我真认不出来了,站在面前的,真是仲元。
  哎呀稀客,我油然惊叹,连忙让座、倒茶、递烟。
  可找到你了。他一屁股坐沙发上,喝茶抽烟,其惊喜比我胜过十分。
  因了重访故地归来不久,我说起日前的造访,欲和他热烈地回味,共享沧桑巨变的感慨。仲元对这些反应淡漠。他从提包取出一个皮夹,又从里面急切地拿出一片纸。
  竟是当年的那片粉莲纸。
  多亏我当时夹日记本里了,至今没有丢失。仲元扬着那片纸说。
  是当年我给你的,拓的麻钱印还显着呢。我看了说,诧异他一来,怎么拿出了这。
  仲元说:
  你细看拓印儿。
  我看不出什么,没作声。
  他说:去阳台上,反过来,对着太阳看。
  我俩站阳台上,对着太阳,高高地反向展开粉莲纸细看。
  内方外圆的拓印间,正面呈现的四个繁体字是,咸丰重宝,一面有咸丰元年铸造的字迹。
  看出来么?他问。
  我不知回答啥。
  要不是你,我才不会说呢,仲元说,这枚古币,价值好几十万,宝贵得很呢。
  他的话题再没离开这枚古币,一再神情异常追问:你妹子后来把那个毽子弄哪去了,能不能顺蔓摸瓜,下功夫找到这枚古币?事情过去几十年了,我笑着说,肯定找不到了。又说了已在北京居住多年的妹妹的简况,提起日前造访旧地的感慨。他先还让我给妹妹挂长话,叫她仔细回忆,后来便一声接一声地感叹,充满了惋惜和失望,以及深深的遗憾。
  我也很遗憾。这次意外重逢,他的兴趣在那枚古币上,没有重温少年时甜蜜的童贞趣事,更没品味时尚多变的人生体验。他没在我家吃饭,就匆匆告辞了。甚至没留下地址和联系电话,临别时只说,你和你妹妹好好回忆回忆,以后我还会找你的,要是得到确切的线索,大海捞针我也要找到它。
  老伴回来,我向她细述了仲元来家的情景,道出了心中的厌倦。老伴惊讶仲元是如何费尽周折找到这的,轻轻地叹了声:世道么!其话语简练模糊,浓缩了深沉的况味。
  打那以后,我和仲元再没见过面。恍惚中听谁说,他出国了,到澳大利亚定居了。
  后来,退休在家的我和老伴,常常谈起彼此婚前的往事。我不免一遍又一遍重述关于古币的趣事。老伴重复地听我讲顶杠,老鹰抓鸡蛋,生石灰煮沸涝池,以及得到麻钱的细节。竟然百听不厌。她的那句:世道么,慢慢淡化了我骤涌的遗憾。
  要说遗憾,至今仍有一点,是关于那位拉石灰的大哥。他帮我应急疗治脚上烫伤的情景历历在目,当时怎么没问他的住址和姓名呢?不然的话,我要用仲元大海捞针寻找古币的精神找他,和他交友,与他长谈。遗憾之余,我心里常常于无声处发出旷世般地呼唤:
  拉石灰的大哥,你在哪里呀?
  有钱旅游想玩好,坐车就往云南跑。一向穷困潦倒,对出门游山玩水从不敢抱任何奢望的赵小光,竟也异想天开,掂只大纸箱就登上了开往昆明的火车。
  其实,这趟云南之旅也是小光的一个无奈之举,他这纸箱里装的全是自己厂的滞销产品。这也难怪,如今的鞋厂多如牛毛,年轻人青睐的还全是些外国名牌,像赵小光这种一无资金扩大规模,二没金钱做广告宣传的几十人小厂,想在市场立足的确不容易。那天,老厂长找到了正在筹备开小吃店的小光,非逼着他回厂销售部上班不可,还命令他立即出趟差,地点自选,目的是在外地打开一条销售渠道,摆脱厂子目前的窘迫局面。给小光开出的条件就是这箱旅游鞋,成功了,小光就是厂家驻外地销售点的负责人,从中利润提成;失败了,这箱鞋就是这一趟出差的全部开销,多不退少不补。按说,这样苛刻的条件是不能接受的,可面对双鬓如霜忧心忡忡的老领导,小光无法拒绝,因为老厂长还曾是手把手教大自己的师傅。俗话说,一日为师终身为父,如今老子有难处了,做晚辈的不上谁上呀!小光思忖许久,把这次出差地点选在了云南,他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云南风景好,而是由于那里的旅游事业比较发达。既然是旅游就得费鞋,旅游鞋就有销路,他准备在途中就开始推销这箱产品,卖出一双是一双。退一万步讲,就算没有打开销路,也权当是一次半免费旅游吧!
  赵小光乘坐的是一趟长途慢车,经跨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五省,全程需要几十个小时,而且经常晚点,但车票价格极其便宜。他之所以选择这趟列车,除囊中羞涩省一个是一个的原因外,还因为这车临客多,乘车者更换频繁,还大都是些低收入的穷旅客。穷人往往只关心价格而忽视其他的,正是他推销的对象。
  果不其然,火车刚出郑州站,沿途上车的旅客就像走马灯似的,一个接着一个地朝车厢挤,于是小光也就开始了推销活动。然而,尽管他把自己的鞋吹得天花乱坠,四周的乘客换了一茬又一茬,可这箱里的鞋仍没卖出一双。
  经过近二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,列车驶出了湖南境地,掉头朝广西方向开去。此时已是阳历九月,可这里的气温却高得要死,车上人多没有空调,虽说整个车厢的窗户大开,天也阴沉沉的,可还是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。到了柳州站,车厢里又新换了一拨乘客,小光强打精神,不失时机地掂着鞋向他们推销起来:“牛皮鞋,牛皮鞋,正宗的男士牛皮旅游鞋,厂家直销,轻便时尚,经久耐用,价格便宜,号码齐全呀……”
  “喂,有41号的吗?”答话的是位刚上车的老者,他问清价格后,又朝身旁一个神色凝重的年轻女子轻声商量道:“给建国买双鞋吧?他一直想穿双这样的牛皮鞋哩。”
  “爹,不,不必了吧,一双鞋要好几十块呢。”年轻女子轻轻地摇了摇头,又劝阻说,“再说,还不知道这鞋是不是真牛皮的呢,听建国说,外面的骗子可多了……”
  小光不乐意了,他掏出工作证晃了晃:“大妹子,你可不要瞎猜疑呀,喏,我就是这个鞋厂的,我用良心担保,别看俺的鞋没什么名气,样式也不算新潮,但敢绝对保证质量!这价格,要是到了大商场,哼哼……”
  “大兄弟,乡下女子不会说话,你别见怪。”老者用责备的目光瞅了一眼女子,又赔着笑脸说,“那就拿双41码的让我看看吧。”
  “好嘞!”小光弯腰打开脚下的纸箱,取出一双41码鞋放在桌上,然后又爽快地从靠近车窗口的座位上站起来,殷勤地说,“大伯,您眼神不好,就坐我这儿慢慢看吧,我去方便方便,正好也活动下筋骨。”
  当赵小光从厕所出来时,列车经过一段爬坡之后,又像一头喘着粗气的老牛,慢慢腾腾地停了下来,喇叭里又传出播音员“临时停车”的通知。小光放眼朝窗外望去,只见四周群山重峦叠峰,绵延纵横,近处怪石交错,溪水横流;将坡下的甘蔗水稻玉米地割成了一个一个的小“盆田”,山脚下一座座农家茅舍炊烟缕缕……与山、水、木,石交相辉映,浑然一 体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田园景象,小光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,不禁脱口而出:“真美呀!”
  “美?还有不美的时候呢!”一位才上车不久的中年男子接上了话,“你老弟是头次来吧?这里可是个穷地方呀……”
  那中年男子看来对这一带十分熟悉,他介绍说,此处与贵州接壤,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。这里“一山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。 虽说景色宜人,但气候极端不稳定,干旱、秋风、凌冻、冰雹等灾害频发,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。因为这一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,所以这里的男劳力大多都下过矿井。井下作业不仅危险而且收入又很低,生活相当的贫困……
  “噢,原来到哪儿都有穷人呀。”小光感叹地说。他把自己厂目前的窘境也随口谈了一下。正聊着,只见远处突然跑来一群光脚的孩子,他们来到列车路基下方,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,一位胳膊扎着黑纱的小姑娘朝前跨了一步,一仰脖子唱起了山歌:“哎——东山下雨西山晴哟……”这群孩子便稚声稚气地齐声应道:“西山落日东山红嗨嗨哟……”
  一曲唱罢,正寂寞难挨的乘客们便纷纷鼓起掌来,高声赞道:“好啊,好啊,再来一个……” 可孩子们却没再吭声,只是用一双双小眼睛瞅着那扎黑纱的小姑娘。小姑娘抿了抿嘴唇,正要开口讲话,就见那位中年男子从挎包内取出一塑料袋面包,用力朝窗外抛了出去。小女孩拾起塑料袋,将面包掰开分给了唱歌的孩子们,又朝车上深深地鞠了一躬,清脆地说了声:“谢谢!”,然后又领头唱了起来。
  那中年男子感慨地告诉大家,这些孩子估计都是矿工的子女,那个扎黑纱的小女孩,说不定就是最近发生的“7。17南丹矿难”中的家属……
  经中年男子这么一说,乘客们都不禁感到鼻子酸酸的,于是便纷纷将随身携带的食品水果朝车下扔去。小光身旁那位年轻女子竟然哭出声来,她打开包裹,把一个盛有烧饼馒头的包包递给了老者,老者赞许地朝那女子点点头,又从衣袋里搜出一把零钱钢镚塞进包包里,一起抛出了窗外,随后又掂起那双鞋,凑在窗口深情地瞅着,眼内闪出了泪光……就在这时,列车突然启动了,随着“咣当”一声震动,老者手里的一只鞋被甩出了车窗外。老者焦急地探头看了一眼,失声叫了一句:“哎呀,我的鞋!”
  也许是喊声惊动了正在拣食物的小姑娘,她急忙拾起那只鞋,沿着火车路基下面的小路,飞快地朝缓缓启动的火车追去,一边磕磕绊绊跑,还一边举鞋大声喊道:“老爷爷,您的鞋……”
  火车越开越快,可那小姑娘仍不死心地追着。乘客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住了,纷纷朝窗外喊了起来:“小朋友,别跑了,危险……”
  小姑娘仿佛没有听见,仍旧光着脚追着,只是身影越来越小。此时,老者突然想起了什么,他拿起剩下的一只鞋,从车窗里探出大半个身来,奋力地将鞋朝小姑娘也扔了过去。小光不解地问:“您这是怎么啦?”
  老者如释重负地回过头说:“反正一只鞋没法穿了,就给这里留下吧,说不定他们会派上用场的。”
  小光被这位好心的老者感动了,急忙蹲下身取纸箱:“没关系的,41码的鞋我还有……”
  “不,不必了,我不买了……”老者从内衣口袋里摸出一个信封,抽出仅有的一张百元钞票递到小光的手中,“大兄弟,这是你的鞋钱。”然后又起身离开了座位。
  赵小光给老者找罢零钱,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,不知怎么,他心中总有点不是滋味,仔细品品,好像自己又没做错什么。他看到老者的那个信封被遗忘在桌上了,便掂起准备还给老者,一不留神,信封内一张年轻人的照片滑到了地上。小光连忙弯腰拾起,瞅了一眼,没话找话地对老者说:“大伯,这是您儿子吧?好帅哟,现在在哪儿发财呀……”
  话音没落,那位年轻女子突然“哇”的一声,上来劈手将照片夺了过去,瞅了瞅后,将照片贴到自己的心口,又号啕大哭起来。
  老者轻轻揽起女子那颤抖的双肩,哆哆嗦嗦地劝道:“闺女,莫怪我和你娘不让你看照片,是怕你难过呀……别哭了,孩子,人死不能复生……”说到这里,眼泪也哗哗地流了下来。
  女子那撕裂人心的哭声惊动了全车厢人,乘客们都纷纷涌了过来,那位中年男子拿起信封看了下地址,惊讶地问:“怎么,您,您儿子也是在南丹7。17甲坡矿遇难的?”
  老者抹了把泪水,讷讷地说:“不,建国不是我的儿子,是我家的上门女婿,我们老两口就这一个女儿,建国跟我闺女同学,他自愿要来上门,为我们老两口养老送终,为了给我老伴治病,为了让我们一家的日子过得再富裕点,他和我们村里的几个穷孩子一起去了南丹,谁知这一去就……我,我真不该同意他去呀……”
  那中年人的眼眶红了,他从口袋里取出几张钞票,硬塞进了老者的衣袋,车上的旅客也纷纷解囊,小光的灵魂也被震撼了,他急忙从口袋掏出那张百元钞票,然后拉出纸箱,一起郑重递交到老人手里,内疚地说:“大爷,我是个穷工人,实在没有多大能力帮您做点什么,就劳驾您费力,把俺厂出的这箱鞋分给那些死难的矿工兄弟吧,不能让他们光着脚走啊!”
  老者和他女儿都感动得哭了,中年男子拍了拍小光的肩,赞许地点了点头,然后取出一张名片,自我介绍说:“我姓张,是广西广宇商贸公司的老总,这次是代表公司去给死难者亲属捐款的,兄弟,就冲你的人品,贵厂产品就错不了!我公司决定与你们鞋厂合作,你就跟我一起去南丹吧,等我把这次募捐事情办完,就与你签订长期包销合同!”
  此时再看小光,竟也像孩子似的咧开大嘴哭了,但这是幸福的泪水,他的心在笑,企业的美好前景仿佛就在眼前,这可真是永世难忘的一次旅程呀……
  他去公园散步的时候,经常看到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老人坐在湖边发呆。老人一条腿残疾了,走路架着一根拐杖,一瘸一拐的。
  这一天,他来到老人身边坐了下来。寒暄了几句,彼此报了年龄后,他称老人“老兄”,老人称他“老弟”。 他问道:“老兄,我能冒昧地问一句,你的腿是怎么残疾的吗?”
  老人朝他凄惶一笑,反问他一句:“老弟,你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?” 他想了想,反正与老人不熟悉,谁也不认识谁,就说了实话:“老兄,我在任的时候,有一年单位分来了一位女大学生,她长得很漂亮,要多漂亮有多漂亮。我敢说,凡是男人见了她没有不动心的……” 老人接了一嘴:“我理解。” 他继续说道:“有一天在一起吃饭,她喝醉了。最后我送她回家。她在车上不停地说话,说我是个极品男人,她很爱我,说要嫁给我。车上就我们两个人,我听得心惊肉跳心跳加速,不知道她是真醉了还是假醉了。我说,你醉了。她说,我没醉我没醉。我说,你家在什么地方,我送你回去。她说,我不回家,我今晚就跟你在一起……”
  老人急不可耐地插话道:“后来呢?”
  他奇怪地看了老人一眼,说:“我在大街上转来转去,思想斗争了不知道多少个来回,最后把她送到一家宾馆……”
  老人呼吸急促,说:“那一晚你们住在一起了?”
  他摇摇头,说:“没有,我把她送到宾馆,交代服务员好生照顾,然后就开车离去了。没多天,红菱也就调走了,再没见过。忘了告诉你老兄,这个女孩叫红菱。”
  “老兄,你说那个女孩叫红菱?”老人瞪大眼睛问道。
  他点点头:“你认识?”
  老人急忙问道:“她的脸上是不是有颗美人痣?”
  他诧异地看着老人:“老兄,你认识红菱?”
  老人叹口气,说:“老弟,红菱从你那里调到了我这里。有一天在一起吃饭时,红菱喝醉了。跟你那晚的经历很相似,我最后送她回家。她在车上不停地说话,说我是个极品男人,她很爱我,说要嫁给我。车上就我们两个人,我听得心惊肉跳心跳加速,不知道她是真醉了还是假醉了。我说,你醉了。她说,我没醉我没醉。我说,你家在什么地方,我送你回去。她说,我不回家,我今晚跟你在一起……”
  他急不可耐地插话道:“最后呢?”
  老人说:“我在大街上转来转去,思想斗争了不知道多少个来回,最后把她送到一家宾馆……”
  他也心跳加速,说:“那一晚你们住在一起了?”嗨,自己怎么就没捷足先登把握住机会呢?现在是有那个心思也没有那个机会了,真是吃了那个包子没了那个馅儿,过了那个村子没有那个店儿。
  老人点点头,说:“老弟,我不知道红菱把我们在宾馆的一切录了像。她要挟我,让我提拔她。她的资历太浅了,论资排辈轮不上啊,破格提拔要遭人非议的。她又提出,让我给她50万,否则就到有关部门举报我。为了满足她的要求,在局里装修办公大楼的时候,我借了包工头50万……因为这50万,我被双规了,被判了10年。在监狱劳动时,腿不慎被砸断了……我真后悔啊,若不是那晚发生的一切,我怎么能晚节不保呢?我的腿怎么会瘸呢?对了,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,你还没说呢?”
  他张了张嘴,什么也没说。
    打印本页   
上一篇:后悔的事
下一篇:难忘之旅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