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许劭是谁?为何曹操袁绍都不敢得罪他?

许劭是谁?为何曹操袁绍都不敢得罪他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
  曹操和袁绍是谁,就算不怎么读三国的人应该都知道。此二人大军阀大英豪,在当时是局动荡之时,手握重兵,有资格称霸的人。就这么两个人,也有不愿意轻易得罪,甚至还愿意接受评点的人,此人就是许劭许子将。
  许劭是当时名士,同时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,“月旦评”便是由他和从兄许靖创办。何谓“月旦评”?即每月选取当时人物,进行一次评比。看到这儿,想必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曹操和袁绍都不愿意得罪许劭了吧。
  许劭就好比是评委老师,如果从他这儿得到了不好的评价,对于袁绍和曹操的发展都会不利。其中最关键的,就是会少了很多人才愿意为他们效力。
  喜欢曹操,或者对曹操有所理解的人,应该都知道曹操有一句评价“子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”。这句评价,就是出自许劭之口。
  许劭年轻的时候,就已经名声大显,受到大家的敬重。他对当时人物的评比,大家也比较信服。
  曹操还没有得志的时候,曾经专门置办了丰厚的礼品拜访许劭。曹操谦虚的请求许劭为他谈相,许劭最开始是拒绝的。等到第二次曹操前去,许劭才终于开口说:“子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。”
  袁绍出生名门,是当时的公族豪侠。袁绍从濮阳令离职回家,一路上车马徒众,十分豪华。过别界儿的时候,袁绍根本不担心自己是否太过张扬。但是等到了汝南境内之时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  袁绍将跟随的宾客打发走,行事也低调起来。当时有人疑惑,于是就问袁绍为何如此。袁绍回答说:“我这样的车马装束,难道可以让许子将看见吗?”
  就连袁绍都担心自己在许劭心中的印象,因此舍去豪华车马,只乘一辆车子回家。
  许劭虽然名声很大,但是却并不在朝堂上彰显。当初杨彪担任司空的时候,曾经下令征召许劭。许劭对此拒绝,不应诏。有人劝说许劭做官,许劭回答:“现在小人得志,王室将乱,我想去淮南东海避难,这样来保全家中老幼。”
  可见许劭对时局看的十分清楚,后来与家人南迁到广陵郡避难,天下大乱之时,也应了许劭当初所言。
  许劭到广陵郡,受到徐州刺史陶谦的厚待。但是许劭却感到不安,认为陶谦虽然表面上礼遇他,但是内心却并不真的如此想。
  于是就到曲阿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,建安元年刘繇被孙策击败,许劭与其一同逃到豫章。最后许劭在豫章去世,享年四十一岁。
  曹操和袁绍是谁,就算不怎么读三国的人应该都知道。此二人大军阀大英豪,在当时是局动荡之时,手握重兵,有资格称霸的人。就这么两个人,也有不愿意轻易得罪,甚至还愿意接受评点的人,此人就是许劭许子将。
  许劭是当时名士,同时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,“月旦评”便是由他和从兄许靖创办。何谓“月旦评”?即每月选取当时人物,进行一次评比。看到这儿,想必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曹操和袁绍都不愿意得罪许劭了吧。
  许劭就好比是评委老师,如果从他这儿得到了不好的评价,对于袁绍和曹操的发展都会不利。其中最关键的,就是会少了很多人才愿意为他们效力。
  喜欢曹操,或者对曹操有所理解的人,应该都知道曹操有一句评价“子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”。这句评价,就是出自许劭之口。
  许劭年轻的时候,就已经名声大显,受到大家的敬重。他对当时人物的评比,大家也比较信服。
  曹操还没有得志的时候,曾经专门置办了丰厚的礼品拜访许劭。曹操谦虚的请求许劭为他谈相,许劭最开始是拒绝的。等到第二次曹操前去,许劭才终于开口说:“子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。”
  袁绍出生名门,是当时的公族豪侠。袁绍从濮阳令离职回家,一路上车马徒众,十分豪华。过别界儿的时候,袁绍根本不担心自己是否太过张扬。但是等到了汝南境内之时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  袁绍将跟随的宾客打发走,行事也低调起来。当时有人疑惑,于是就问袁绍为何如此。袁绍回答说:“我这样的车马装束,难道可以让许子将看见吗?”
  就连袁绍都担心自己在许劭心中的印象,因此舍去豪华车马,只乘一辆车子回家。
  许劭虽然名声很大,但是却并不在朝堂上彰显。当初杨彪担任司空的时候,曾经下令征召许劭。许劭对此拒绝,不应诏。有人劝说许劭做官,许劭回答:“现在小人得志,王室将乱,我想去淮南东海避难,这样来保全家中老幼。”
  可见许劭对时局看的十分清楚,后来与家人南迁到广陵郡避难,天下大乱之时,也应了许劭当初所言。
  许劭到广陵郡,受到徐州刺史陶谦的厚待。但是许劭却感到不安,认为陶谦虽然表面上礼遇他,但是内心却并不真的如此想。
  于是就到曲阿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,建安元年刘繇被孙策击败,许劭与其一同逃到豫章。最后许劭在豫章去世,享年四十一岁。
  三国中能被称为“鬼才”的,只有郭嘉一人。郭嘉之才,无可争议,毛主席就曾经说过:“世上没有先知先觉,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、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,无非是多谋善断,留有余地。《三国志》里《郭嘉传》值得一读。”
  毛主席如此推崇郭嘉,以及他在军事上的见地不是没有原因的。甚至可以这样说,曹操势力鼎盛时期,都是在郭嘉的辅佐下完成的。而等到郭嘉去世之后,开始步入衰落。
  后世有人言:“郭嘉不死,卧龙不出。”于是许多人认为,郭嘉比诸葛亮要强。如果郭嘉没有去世,诸葛亮也就不敢出山。但是郭嘉难道真比诸葛亮强吗?
  因为两个人戏剧性的错过,并没有对上,所以并不能如此明确的表示郭嘉就一定强于诸葛亮。但是个人认为,郭嘉在军事上的确是奇才,但是政治上却稍逊于诸葛亮。诸葛亮是全才,郭嘉是鬼才,郭嘉应当还是比不上诸葛亮的。
  当然也不是说,郭嘉就不牛气,实际上郭嘉非常厉害。如果不是他死的早,曹魏阵营也许不能一统天下,但也不会那么快的迎来三分天下。
  郭嘉少年英才,有些神异。早在东汉末年就预感到天下必将大乱,于是就此隐居,秘密结交英杰。21岁的时候出山,加入到袁绍阵营。
  在袁绍处待着的时候,郭嘉觉得袁绍虽然能礼贤下士,听取谋士建议,但是却缺少决断,不是明主,于是又离去。后来曹操失去奇才,郭嘉被荀彧推荐给曹操。曹操觉得郭嘉是人才,郭嘉觉得曹操是明主,于是两人一拍即合。
  建安二年,曹操讨张绣新败,袁绍写信羞辱。曹操想要讨伐袁绍,但是又担心自己不能战胜。这个时候,郭嘉提出了著名的“十胜十败”说,具体透彻的分析曹有十胜,袁有十败,振奋了人心。郭嘉借此跻身入曹操阵营的权利中心,此后越发闪耀。
  建安三年,刘备被吕布所破,然后来投靠曹操。当时有谋士建议曹操将他杀了,郭嘉反对。他认为曹操如今英雄之名已传出,若是将他杀了,会寒了天下人的心,影响到曹操吸纳人才。但是他又看出刘备不甘人下,建议曹操将他软禁。曹操接受了郭嘉前面的建议,却并不认可后面的建议。他为了收服刘备,对刘备极好,最终放虎归山。
  官渡之战时,曹操正和袁绍对山,那边孙策带兵准备抄了曹操的老家许都。消息传来,曹操阵营一时人心恍惚,甚至还有许多人秘密投到孙策名下。当时曹操也有些慌了,郭嘉却肯定的说:“别看孙策拥有百万之众,但是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,日后必定死于刺客之手。”
  神奇的是,还真被郭嘉给算中了。孙策到了江边,还没有渡江,就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。
  建安十二年,袁尚、袁熙逃入乌桓,曹操想要率军远征,又害怕养精蓄锐多年的刘备给他添麻烦。郭嘉知道曹操顾虑,肯定的说:“主公你只管去干,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制造麻烦,因为会有人阻止他,此人就是刘表。”
  此战曹操大胜,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“兵贵神速、奇兵制胜”的经典战例,郭嘉在军事上的能力的确远超众人,担的起鬼才之名。不过可惜的是,后来在行军途中因为水土不服加之操劳过度病逝,年仅三十八岁。
  郭嘉的英年早逝,无疑是曹操阵营的大损失。曹操在郭嘉去世之后,曾三哭郭嘉,表示对失去如此大才的伤心。
  公元619年,李承乾出生。他的母亲是长孙皇后,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,而且还是唐太宗的长子,可以说从生下来开始,就已经注定辉煌。
  唐太宗一生儿女不少,但是最宠爱的还是李承乾。不仅仅是唐太宗,就连唐太祖李渊对于自己这个孙儿也十分看重。李承乾的名是李渊亲自取的,为何叫“承乾”,其实是取承继之意。
  也许当时李渊没有让李世民继位的想法,但是也的确对李承乾满怀期待,希望他日后能如自己的父亲一样优秀。
  李承乾尚在襁褓之时,就被封为恒山王。三岁大的时候,李世民以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为李承乾侍读。公元624年,因为父亲的功绩,李承乾又迁中山王。李世民对于这个儿子十分看重,平定王世充后,专门给他请来陆德明与孔颖达两位儒学大师教授李承乾学业。
  李世民继位之后,当即就立下李承乾为太子,此后从没有动摇过李承乾继任者地位的想法。
  别看李承乾长大了荒唐无比,但是小的时候却聪慧惹人爱。当时李承乾有位老师,因为有腿疾,所以出入都比较困难。每天给李承乾上课,都是坐轿子入内。每当老师到的时候,李承乾都会主动出来迎接,搀扶老者。
  十二岁的时候,唐太宗就让李承乾跟随上朝。当然李世民不指望年幼的儿子能有什么建议,关键是让他知道如何当一位君主。让他这么早的接触朝堂政事,也是为了培养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继任者。
  李承乾当时也没有让唐太宗失望,当初李世民驾幸岐州。李承乾留京监国,处理政事有理有据。所以后来李世民十分欣慰,甚至因为高兴还专门举办了一场宴会,宴请东宫的属臣。其中意味,不用多说。
  李世民不仅关心李承乾的学业,同时也注重增长李承乾的见识。虽然李承乾不能经常深入民间,了解民生疾苦,但却还可以从其他渠道了解。
  当时李世民就对李承乾的几位老师说:“太子养在深宫,不知道民间疾苦,希望你们有空的时候,能多给他讲些寻常百姓的事儿。让他知道百姓们的生活,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。”
  尽管李世民对李承乾煞费苦心,但是最后李承乾还是让他失望了。这倒不是李世民的教育有问题,完全是因为李承乾心理的变化。
  李承乾后来患有腿疾,最终搞成了残废。国家继承人有了腿疾,不仅李承乾自己不自信,其他朝臣和皇子们也有了多余的想法。
  朝臣们不仅一次的向李世民提出,希望帝国能换一个继承人。唐太宗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太多的期望,自然是不同意的。但是这事儿多了,难免李承乾想多,所以到了后来行事越发荒唐,性情也越发乖僻起来。
  李承乾后来做了不少的荒唐事儿,李世民也没有废除他太子之位的想法。只可惜后来李承乾犯了大事儿,让唐太宗彻底失望。
  李承乾有一位弟弟,名叫李泰,也得到唐太宗宠爱。李泰虽然表面上在唐太宗面前一副尊重兄长的样子,但实际上对皇位的想法不止一点半点儿。李承乾害怕李泰抢走自己的太子之位,所以两人之间经常发生争斗。
  等到后来,李承乾竟然荒唐的与汉王李元昌、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、侯君集等人勾结谋反,这才让唐太宗彻底失望,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。
  尽管如此,唐太宗仍然深爱自己的儿子。李承乾后来被圈禁,郁郁而终。去世之后,唐太宗十分悲痛,为此罢朝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