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梁山伯与祝英台

梁山伯与祝英台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古时候有个祝家庄,祝家庄有个祝员外,祝员外有个小女儿,名叫祝英台。
  祝英台从小在家识字读书,年复一年,长到了十六岁。
  见到同龄的男子纷纷带着书僮,出门到杭州城的书院读书,祝英台心里很羡慕,于是她去央求祝员外:“爹爹,我也想去杭州城求学。”
  祝员外一听这话,十分生气:“人家男子读书求功名,你是女子,无才便是德——你好好听着:你在家里做针线,学习三从四德的道理——出门读书这件事,以后提也不要提!”
  爹爹的话不能违抗,祝英台只好走上阁楼,站在窗前观望,花园里花红柳绿,一对蝴蝶在花丛中翩跹飞舞,飞着飞着,飞到围墙外面去了。
  “唉,要是像蝴蝶一样,有一双翅膀就好了。”
  当天夜晚,祝英台给父亲留下一封信,穿上男装,把自己扮成书生模样,把丫环银心扮作书僮。趁花匠睡熟,祝英台打开后花园的小门,带着银心,偷偷出了祝家庄,走上大路,朝杭州城走去。
  长这么大,还是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,祝英台心情快活,她看花花好,看鸟鸟好,看人人好。
  走啊走,走到草桥亭,天下起大雨,祝英台招呼银心说:“咱俩到这草桥亭歇一会儿,等雨停了再赶路。”
  亭子里有位书生,他端坐在石凳子上,正在看雨景。书生身旁有个书僮,他见到银心,热情地上前拉她的手:“这位小哥,我挑担子,你也挑担子,一路辛苦了,过来我身边坐!”
  银心见陌生男子拉自己,连忙后退,转头唤祝英台:“小姐——”
  眼见就要露馅,祝英台急中生智:“小姐好端端在家里,你唤她做什么?”
  没等银心回答,祝英台转过头对那位书生说:“这位兄台见笑了,我家中有个九妹,见我出门读书,也要到杭州城求学,无耐爹爹顽固,死活不让她出来,九妹只好留在家中。”
  书生说:“世间不许女子读书,这实在不公平。其实男子女子都是父母生养,让女儿读书明理,也是天经地义。”
  祝英台听了这话,心想,我本以为天下男子一个样,难得他为女子抱不平,他真是我的知己。她朝书生深深作了一揖:“贤兄的见解正与我相同。我叫祝英台,要去杭州城万松书院读书,不知贤兄尊姓大名,要去哪里?”
  “在下梁山伯,正巧也要去万松书院。”
  祝英台拍手笑起来:“哈哈,梁公子,我俩走在同一条路上,遇上同一场雨,来到这同一个草桥亭,又要去同一座万松书院求学,这不正是‘有缘千里来相会’么?”
  “正是,正是!我母亲常说,‘有缘修得同船渡’,我梁山伯无兄无弟,无姐无妹,今日与祝公子有缘,不如插柳为香,结拜为兄弟。”
  两个人折下亭边的柳枝,插在地上当作香烛。梁山伯十七岁,祝英台叫他“梁兄”,祝英台十六岁,梁山伯唤他“祝弟”。两人相对拜了八拜,又一起拜了天,拜了地,约定从此同生同死,要像亲兄弟一样互助互爱。
  雨停了,主仆四人结伴同行,有说有笑,又在路上走了几天,来到万松书院。
  万松书院建在山脚下,山上有万棵松树,山下有十里荷花。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,万松书院夏日荷花飘香,冬天松树常青,两人在一起读书写字,谈诗论文,感情渐渐深厚。祝英台伤寒感冒,梁山伯端茶送水,亲自煲药,照顾她直到她完全康复。梁山伯衣裳破了,祝英台一针一线为他缝补。
  不知不觉,过去了三年光阴。
  有一日,祝英台收到一封家书,信中说:“英台,你离家求学已有三年,父母在家日日思念,鸟语花香也不欢喜。如今父母亲忧思成疾,病倒在床,盼望英台速归,回家来安慰父母心怀。”
  祝英台离家三年,也很想念家中父母,但她舍不得离开梁山伯。她找到师母,告诉师母说:“师母,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,我其实不是男子,而是扮作男子的女儿身。”
  没想到,师母笑起来:“这个,我早就看出来了。”
  “我爹爹写信催我归去,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。这三年来,我与梁山伯同窗共读,感情深厚,希望师母成全,为我们做媒。”
  说完,她解下身上的玉佩作为信物,拜托师母转交给梁山伯。
  祝英台收拾好行李,梁山伯送她出门,两人依依难舍,走呀走,走过一座山又一座山,前面有座凤凰山,祝英台说:“凤凰山上凤求凰,梁兄你是凤来我的凰。”
  “贤弟,夫妻才能配凤凰,我们俩是好兄弟,你这个比喻不恰当。”
  走呀走,走过一片垂杨柳,前面有个清水塘,祝英台说:“水里鸳鸯成双对,梁兄你是鸳来我是鸯。”
  “贤弟,夫妻才能配鸳鸯,我们俩是好兄弟,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。”
  走呀走,走过一座独木桥,祝英台说:“我俩走到木桥上,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。”
  “贤弟,牛郎织女是夫妻,我是兄来你是弟,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。”
  “唉,梁兄啊,你真是一只呆头鹅!”走到分别的长亭,祝英台停下脚步,叹息说,“不知梁兄可曾婚配,有没有钟情的女子?”
  “因为家境贫寒,山伯至今不曾求得好配偶。”梁山伯低头说道,“我母亲一直为这件事操心。”
  “这样正好。梁兄,我来给你作个媒,我要把我家九妹许配给你。九妹是英台的同胞妹妹,人品相貌都和我一模一样,不知梁兄意下如何?”
  梁山伯一听很高兴:“如果人品相貌与贤弟一样,九妹定然是聪慧秀美的女子,梁山伯求之不得——只是,梁家穷,祝家富,我怕贫富悬殊,难成婚配。”
  “梁兄不要担心,我家九妹不是嫌贫爱富的人。”
  梁山伯跟祝英台约好,七夕到祝家庄求亲。约了相见的日期,两个人依依惜别,祝英台回家去,梁山伯回到万松书院。
  一回到书院,师母就把他叫了去,把玉佩交给他:“祝英台临走前把这块玉佩交给我,央求我为你们俩做媒。”
  梁山伯满心欢喜:“多谢师母,刚才与英台贤弟离别前,他把祝家九妹许配于我,让我七夕节到祝家庄求亲。”
  师母笑了:“山伯,你真是个书呆子,难道你没有看出来,英台是扮成男妆的女子呀!”
  梁山伯想起刚才在长亭送别,祝英台又说凤凰,又说鸳鸯,又说牛郎织女,恍然大悟:“哦,来如此!原来如此,原来祝英台就是祝九妹,祝九妹就是祝英台!”
  师母说:“既然你俩人订了婚姻,就应该尽早去求亲。山伯,你下山寻英台去吧!”
  梁山伯谢过师母,拜别师友,回到家中,禀明母亲,便去祝家庄求亲。
  再说祝英台,她回到家中,父亲从病榻坐起身:“英台,父亲催你回家,一来因为你爹娘身体有病;二来你已到了出嫁的年纪——我为你订了一门好亲事,只等你回来就成亲。这三年,你读书明理,出嫁后再不得任性胡为。”
  听了这话,祝英台顿时感觉晴天霹雳:“爹爹,你,你把女儿许配何人?”
  “我为你选择的好夫君,是马太守的好儿郎马文才。”
  “爹爹,你把这门亲事退了吧!”
  “什么?马太守家有钱有势,难道还配不上你?”
  “爹爹,这三年来,英台与同窗梁山伯情深似海,已经请师母做媒,定了终身。我不能再与别的男子结为夫妇。”
  祝员外一听,“啪”一声拍烂了书桌:“我容你出外读书,你竟与外头男子私定终身,你与马家的婚事有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绝不能退婚。从今日起,你乖乖在闺中待嫁,再不得出门半步。”
  祝员外十分愤怒,他把祝英台关在家里,让人日夜看守,再不许她出门了。
  到了七夕节,梁山伯来到祝家庄,可是祝员外对他说:“英台其实是我家女儿,不是男子。男女授授不亲,你们两人不便相见!”
  梁山伯急了:“我与英台同窗共读,三年来亲如兄弟,分别后我才得知英台是女儿身,师母为我俩做媒,嘱咐我早日来祝家庄,向祝伯父提亲。”
  祝员外告诉他:“我已将女儿许配马家了,英台马上就要出嫁。你回家去,另寻佳偶吧!”
  梁山伯走到祝家门外,又抬头去看祝家的楼台,却看见英台身穿女子的衣裙,正站在阁楼上,流着泪望着他。
  两个人一个在阁楼上,一个在墙跟下,只是相对望着流眼泪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  梁山伯回到客栈,辗转反侧睡不着觉,他的心碎了,当晚感染了风寒,没过几天,病死了。
  那店家可怜他,把他埋在路边的荒郊,为他造了一座土坟。
  祝英台出嫁那天,她穿上红嫁衣,打扮得很漂亮,她坐在花轿上,心里想:“如果像蝴蝶一样,有一双翅膀就好了。如果能跟梁山伯一起,变成两只蝴蝶就好了。”
  当花轿行到梁山伯的墓前,英台推开轿门,跳出轿子,她甩掉绣花鞋,赤脚朝墓前奔去。一时间,四下里风起云涌,大雨刷啦啦落下。等到祝英台跑到坟墓前,只听见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坟墓裂开一道缝,祝英台从裂缝跳入墓中,坟墓马上合拢了。
  过了一会儿,雨过天青,天上出现一道彩虹,坟墓里飞出来一对蝴蝶。
  两只蝴蝶自由地飞,快活地飞,它们一会儿飞到花间,一会儿飞到湖上,无论飞到哪里,它们总是在一起,形影不离。
  这两只蝴蝶,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。
  古时候有个祝家庄,祝家庄有个祝员外,祝员外有个小女儿,名叫祝英台。
  祝英台从小在家识字读书,年复一年,长到了十六岁。
  见到同龄的男子纷纷带着书僮,出门到杭州城的书院读书,祝英台心里很羡慕,于是她去央求祝员外:“爹爹,我也想去杭州城求学。”
  祝员外一听这话,十分生气:“人家男子读书求功名,你是女子,无才便是德——你好好听着:你在家里做针线,学习三从四德的道理——出门读书这件事,以后提也不要提!”
  爹爹的话不能违抗,祝英台只好走上阁楼,站在窗前观望,花园里花红柳绿,一对蝴蝶在花丛中翩跹飞舞,飞着飞着,飞到围墙外面去了。
  “唉,要是像蝴蝶一样,有一双翅膀就好了。”
  当天夜晚,祝英台给父亲留下一封信,穿上男装,把自己扮成书生模样,把丫环银心扮作书僮。趁花匠睡熟,祝英台打开后花园的小门,带着银心,偷偷出了祝家庄,走上大路,朝杭州城走去。
  长这么大,还是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,祝英台心情快活,她看花花好,看鸟鸟好,看人人好。
  走啊走,走到草桥亭,天下起大雨,祝英台招呼银心说:“咱俩到这草桥亭歇一会儿,等雨停了再赶路。”
  亭子里有位书生,他端坐在石凳子上,正在看雨景。书生身旁有个书僮,他见到银心,热情地上前拉她的手:“这位小哥,我挑担子,你也挑担子,一路辛苦了,过来我身边坐!”
  银心见陌生男子拉自己,连忙后退,转头唤祝英台:“小姐——”
  眼见就要露馅,祝英台急中生智:“小姐好端端在家里,你唤她做什么?”
  没等银心回答,祝英台转过头对那位书生说:“这位兄台见笑了,我家中有个九妹,见我出门读书,也要到杭州城求学,无耐爹爹顽固,死活不让她出来,九妹只好留在家中。”
  书生说:“世间不许女子读书,这实在不公平。其实男子女子都是父母生养,让女儿读书明理,也是天经地义。”
  祝英台听了这话,心想,我本以为天下男子一个样,难得他为女子抱不平,他真是我的知己。她朝书生深深作了一揖:“贤兄的见解正与我相同。我叫祝英台,要去杭州城万松书院读书,不知贤兄尊姓大名,要去哪里?”
  “在下梁山伯,正巧也要去万松书院。”
  祝英台拍手笑起来:“哈哈,梁公子,我俩走在同一条路上,遇上同一场雨,来到这同一个草桥亭,又要去同一座万松书院求学,这不正是‘有缘千里来相会’么?”
  “正是,正是!我母亲常说,‘有缘修得同船渡’,我梁山伯无兄无弟,无姐无妹,今日与祝公子有缘,不如插柳为香,结拜为兄弟。”
  两个人折下亭边的柳枝,插在地上当作香烛。梁山伯十七岁,祝英台叫他“梁兄”,祝英台十六岁,梁山伯唤他“祝弟”。两人相对拜了八拜,又一起拜了天,拜了地,约定从此同生同死,要像亲兄弟一样互助互爱。
  雨停了,主仆四人结伴同行,有说有笑,又在路上走了几天,来到万松书院。
  万松书院建在山脚下,山上有万棵松树,山下有十里荷花。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,万松书院夏日荷花飘香,冬天松树常青,两人在一起读书写字,谈诗论文,感情渐渐深厚。祝英台伤寒感冒,梁山伯端茶送水,亲自煲药,照顾她直到她完全康复。梁山伯衣裳破了,祝英台一针一线为他缝补。
  不知不觉,过去了三年光阴。
  有一日,祝英台收到一封家书,信中说:“英台,你离家求学已有三年,父母在家日日思念,鸟语花香也不欢喜。如今父母亲忧思成疾,病倒在床,盼望英台速归,回家来安慰父母心怀。”
  祝英台离家三年,也很想念家中父母,但她舍不得离开梁山伯。她找到师母,告诉师母说:“师母,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,我其实不是男子,而是扮作男子的女儿身。”
  没想到,师母笑起来:“这个,我早就看出来了。”
  “我爹爹写信催我归去,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。这三年来,我与梁山伯同窗共读,感情深厚,希望师母成全,为我们做媒。”
  说完,她解下身上的玉佩作为信物,拜托师母转交给梁山伯。
  祝英台收拾好行李,梁山伯送她出门,两人依依难舍,走呀走,走过一座山又一座山,前面有座凤凰山,祝英台说:“凤凰山上凤求凰,梁兄你是凤来我的凰。”
  “贤弟,夫妻才能配凤凰,我们俩是好兄弟,你这个比喻不恰当。”
  走呀走,走过一片垂杨柳,前面有个清水塘,祝英台说:“水里鸳鸯成双对,梁兄你是鸳来我是鸯。”
  “贤弟,夫妻才能配鸳鸯,我们俩是好兄弟,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。”
  走呀走,走过一座独木桥,祝英台说:“我俩走到木桥上,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。”
  “贤弟,牛郎织女是夫妻,我是兄来你是弟,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。”
  “唉,梁兄啊,你真是一只呆头鹅!”走到分别的长亭,祝英台停下脚步,叹息说,“不知梁兄可曾婚配,有没有钟情的女子?”
  “因为家境贫寒,山伯至今不曾求得好配偶。”梁山伯低头说道,“我母亲一直为这件事操心。”
  “这样正好。梁兄,我来给你作个媒,我要把我家九妹许配给你。九妹是英台的同胞妹妹,人品相貌都和我一模一样,不知梁兄意下如何?”
  梁山伯一听很高兴:“如果人品相貌与贤弟一样,九妹定然是聪慧秀美的女子,梁山伯求之不得——只是,梁家穷,祝家富,我怕贫富悬殊,难成婚配。”
  “梁兄不要担心,我家九妹不是嫌贫爱富的人。”
  梁山伯跟祝英台约好,七夕到祝家庄求亲。约了相见的日期,两个人依依惜别,祝英台回家去,梁山伯回到万松书院。
  一回到书院,师母就把他叫了去,把玉佩交给他:“祝英台临走前把这块玉佩交给我,央求我为你们俩做媒。”
  梁山伯满心欢喜:“多谢师母,刚才与英台贤弟离别前,他把祝家九妹许配于我,让我七夕节到祝家庄求亲。”
  师母笑了:“山伯,你真是个书呆子,难道你没有看出来,英台是扮成男妆的女子呀!”
  梁山伯想起刚才在长亭送别,祝英台又说凤凰,又说鸳鸯,又说牛郎织女,恍然大悟:“哦,来如此!原来如此,原来祝英台就是祝九妹,祝九妹就是祝英台!”
  师母说:“既然你俩人订了婚姻,就应该尽早去求亲。山伯,你下山寻英台去吧!”
  梁山伯谢过师母,拜别师友,回到家中,禀明母亲,便去祝家庄求亲。
  再说祝英台,她回到家中,父亲从病榻坐起身:“英台,父亲催你回家,一来因为你爹娘身体有病;二来你已到了出嫁的年纪——我为你订了一门好亲事,只等你回来就成亲。这三年,你读书明理,出嫁后再不得任性胡为。”
  听了这话,祝英台顿时感觉晴天霹雳:“爹爹,你,你把女儿许配何人?”
  “我为你选择的好夫君,是马太守的好儿郎马文才。”
  “爹爹,你把这门亲事退了吧!”
  “什么?马太守家有钱有势,难道还配不上你?”
  “爹爹,这三年来,英台与同窗梁山伯情深似海,已经请师母做媒,定了终身。我不能再与别的男子结为夫妇。”
  祝员外一听,“啪”一声拍烂了书桌:“我容你出外读书,你竟与外头男子私定终身,你与马家的婚事有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绝不能退婚。从今日起,你乖乖在闺中待嫁,再不得出门半步。”
  祝员外十分愤怒,他把祝英台关在家里,让人日夜看守,再不许她出门了。
  到了七夕节,梁山伯来到祝家庄,可是祝员外对他说:“英台其实是我家女儿,不是男子。男女授授不亲,你们两人不便相见!”
  梁山伯急了:“我与英台同窗共读,三年来亲如兄弟,分别后我才得知英台是女儿身,师母为我俩做媒,嘱咐我早日来祝家庄,向祝伯父提亲。”
  祝员外告诉他:“我已将女儿许配马家了,英台马上就要出嫁。你回家去,另寻佳偶吧!”
  梁山伯走到祝家门外,又抬头去看祝家的楼台,却看见英台身穿女子的衣裙,正站在阁楼上,流着泪望着他。
  两个人一个在阁楼上,一个在墙跟下,只是相对望着流眼泪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  梁山伯回到客栈,辗转反侧睡不着觉,他的心碎了,当晚感染了风寒,没过几天,病死了。
  那店家可怜他,把他埋在路边的荒郊,为他造了一座土坟。
  祝英台出嫁那天,她穿上红嫁衣,打扮得很漂亮,她坐在花轿上,心里想:“如果像蝴蝶一样,有一双翅膀就好了。如果能跟梁山伯一起,变成两只蝴蝶就好了。”
  当花轿行到梁山伯的墓前,英台推开轿门,跳出轿子,她甩掉绣花鞋,赤脚朝墓前奔去。一时间,四下里风起云涌,大雨刷啦啦落下。等到祝英台跑到坟墓前,只听见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坟墓裂开一道缝,祝英台从裂缝跳入墓中,坟墓马上合拢了。
  过了一会儿,雨过天青,天上出现一道彩虹,坟墓里飞出来一对蝴蝶。
  两只蝴蝶自由地飞,快活地飞,它们一会儿飞到花间,一会儿飞到湖上,无论飞到哪里,它们总是在一起,形影不离。
  这两只蝴蝶,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。
  北京有个宛平县,宛平县有条永定河,永定河上有座卢沟桥,卢沟桥上有好多石狮子——大的比箩筐还大,小的比手指头还小;有趴着的,有躺着的,有抱团打滚的;有大狮子带几个小狮子一起玩耍的,有独个儿玩绣球的……每只狮子都有自己的神情样貌,每只狮子都栩栩如生。
  话说有一年,那宛平县来了个新上任的县太爷,他见一桥石狮子那么多,只只又那么有意思,就唤来“算死草”师爷,吩咐他说:“师爷,你是宛平县顶呱呱的计算好手,你上卢沟桥去数一数,看桥上石狮子究竟多少只。”
  “算死草”师爷不敢怠慢,立即领命上卢桥沟去数狮子。
  他来到桥头,先从东往西数,又从西往东数……456,457,458。哈哈,数完了!一共458个。
  那师爷为人认真,生性谨慎,生怕数错数被县太爷责罚,回头又重数一遍,眼看着就要数完了——441,442,443。
  哈哈,又数完了,一共443个。
  “咦,奇了怪了,怎么跟第一遍数的数目不一样呢?我明明每一个都数了啊!”
  师爷心里疑惑,又数了第三遍,但是,第三遍数出来,跟上两遍数的都不一样,他数出来481个狮子!
  “难道这石狮子耍我?”师爷不服气,见天气还早,又再重头开始数,数呀数,一直数到傍晚,总没有哪两次数目是相同的。
  师爷累坏了,腿也酸了,眼也花了,实在再数不动了,只好回官府禀报那县太爷:“县令老爷,那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——我数了大半天,足足数了八九遍,但是,每数一遍数目都不相同。”
  县太爷一听,心里有点生气,心想你出了名精明能干一个师爷,怎么连区区一桥石狮子都数不清?但看到师爷累得有气无力,也就没有责备他:“师爷你年纪大了,眼花了,数不清也不奇怪。你今天辛苦了,回家好好睡一觉。至于那卢沟桥石狮子,我明日再派人去数。明日你也跟我上桥,你负责记数。”
  第二天清早,县太爷亲自点了100名年轻力壮、目光明亮的官兵,对他们说:“师爷说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,我才不相信。今天带你们出去数一数,你们务必要心明眼亮,绝不可遗漏,一定要数出个确切的数目来。”
  县太爷坐上轿子在前面走,师爷跟在他身后,100个官兵迈开大步,浩浩荡荡跟上来,很快来到卢沟桥。
  到了桥头,100个官兵排好队,一个挨一个,沿着石栏杆认真地数起来,“1,2,3,4……”他们先数桥左边,数完左边再回头数右边。
  缓缓地数,慢慢地数,一个不漏地数,终于,第一个官兵数完了,来向师爷报数:“禀报师爷,这卢沟桥上的狮子呀,一共有465个。”师爷记下数目,第二个官兵来报数了:“所有的大狮子小狮子加起来,一共有489个。”师爷又记下数目,第三个官兵又来报数了:“我数完了,一个都没漏,一共有399个。”
  第四个,第五个,第六个……100个士兵全都数完了,个个都来报了数,但是,100个数目,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!
  县太爷站在桥边,看师爷一个挨一个记数,他越看越吃惊:“你们一定没数清楚,我要亲自去数一遍!你们跟我来,重新再数。”
  这一回,县太爷亲自上阵,他第一个数。
  县太爷数呀数……388,399,400,401,数完了——那县太爷只数得401个。
  官兵们也一个接一个数完了,再来向师爷报一次数,哎呀呀,真是白日见鬼啦,同一个人两遍数的狮子数目,竟然又都不一样了。
  莫非这桥上的狮子长了腿,会跑会动会躲起来,跟人捉迷藏?
  县太爷越想越不甘心,又再带100个官兵数一次,但是,花了一整天,他们非但没有把狮子数清楚,反而越数越糊涂了。
  县太爷垂头丧气回到官府,吃山珍海味也觉得没有味道。那天晚上,县太爷想着桥上的石狮子,想得半夜睡不着。睡不着干脆就不睡了,他披上衣裳,穿上靴子,起了床,独个儿朝卢沟桥走去。
  那会儿月光清凉清凉的,又明亮又皎洁,四处静悄悄的,整个宛平县都睡熟了,只有永定河的流水“哗哗,哗哗”地流淌。
  县太爷放慢脚步,轻轻走到桥上,桥上的石狮子安安静静待在桥上,仿佛正在等待他来数呢。
  县太爷心想:“这回夜深人静,没人打扰,我就再数一次——这是最后一次了,不管数得清数不清,以后再也不数了。”
  “一,二,三,四,五,六,七,八……”
  他一步一步走过卢沟桥,一只狮子挨一只狮子数过去。
  数着数着,他觉得桥上的石狮子活了过来,在跟他捉迷藏,在跟他玩耍。
  走到桥的尽头,他听到身后响起小孩子玩耍的欢笑声,县太爷回头一看——这一看,他傻眼了,原来,在他身后,石狮子一只一只全活过来了,它们全都从桥栏杆上跳下来,在桥面上东窜西窜,滚过来,滚过去,玩得快活极了。
  “哇呀,原来你们真是活的!”
  县太爷朝它们跑过去,想要捉住它们,那些狮子见他跑来,吓坏啦,一只只赶紧跳回到原来的位置,一动也不敢动了。
  原来,当年修桥的师傅刚刚造好卢沟桥,鲁班师傅恰好云游经过,他见桥上的狮子雕刻得精细可爱,就在每个狮子头上敲了一敲,这一敲可不得了,满桥狮子全活过来啦。见狮子活过来,鲁班师傅给它们定下个规矩:半夜无人的时候可以活动玩耍,但是,无论怎么跑,怎么跳,怎么藏,总不能离开这座桥。
  如果你半夜子时到卢沟桥去,说不定,你也能看到那些狮子离开石栏杆,在桥上玩耍呢!
  古时候有个大泽国,大泽国有个铁匠,那铁匠手艺高超,但脾气十分暴躁。
  有一年夏天,大泽国接连下了十几天大雨,每日里天黑得像铁锅,电闪雷鸣,铁匠受不了这样的天气,他一听打雷声就气得跳起来:“这一定是大沼泽那个雷公捣的鬼,我要把他捉住,关起来,再不放出去!”
  说干就干,铁匠打造了一个巨大的铁笼子,一条粗重的铁链,一个大铁锁。一切准备妥当了,铁匠放出一条猎犬,高举起打虎用的大铁叉,站在自家屋门口,对着大沼泽大声骂战:“雷公,你这狗娘养的,有胆子就出来啊!”
  话音刚落,大沼泽浓云涌起,狂风恕号,“轰隆,轰隆……”,惊雷一个接着一个顺着地面滚过来。
  铁匠就地打滚,左一滚,右一滚,躲过那一串惊雷,然后他一个鲤鱼打挺,站起身,看见雷公怒气冲天,黑着脸,拍着翅膀,朝他猛扑过来。
  铁匠武艺高强,并不惧怕,他一手挥起打虎叉,一叉,正叉中雷公的肚脐眼。肚脐眼正是雷公的死穴,雷公鼓不起风雷了,翅膀也扇不动了,就连手上的斧头也举不起来。
  铁匠缴了雷公的斧头,把他塞入铁笼,关上笼门,用大铁锁锁上。然后他把铁笼扛入屋内,饿了给那雷公吃火炭,渴了给那雷公喝铜汁。这样过了七天,雷公渐渐蔫了下去,手举不起来了,眼皮睁不开了,每日分不清天亮天黑,从朝到晚只是昏昏沉沉地睡觉。
  “只要过七七四十九天,他就会变成一条小狗,给我们家看门。”铁匠对他的孩子说,“记着,在他变成小狗之前,绝不能给他喝水,要不然我们会遭殃。”
  铁匠有四个孩子,头三个都是男孩,叫大郎二郎三郎,最小的女孩叫小妹。
  就这样过了四十八天,到了第七七四十九天,铁匠的堂兄弟娶媳妇,请铁匠去喝喜酒,临出门前,铁匠吩咐大郎:“管好你的弟弟妹妹,千万不要靠近雷公,更不能给雷公喝水。”
  铁匠一走,雷公在铁笼里痛苦地呻吟起来:“渴死我了,哎哟,渴死我了,大郎、二郎、三郎、小妹,给我一碗水吧!”
  “不行,”大郎说,“爹爹吩咐,不能让你喝水。”
  雷公呻吟得更厉害了:“一碗水不行,那一滴水总行吧?如果今天喝不到一滴水,我一定会死去的。我死了,就不能变成小狗陪你们玩了。”
  那三个小的孩子个个想要小狗,他们央求大郎:“那就给他一滴水吧!”
  大郎同意了。
  三郎马上跑到水井旁,把手伸进水井,用手指沾了一滴水,跑到铁笼边,把那滴水滴到雷公张开的大嘴里。
  虽然只有一滴水,但那雷公马上恢复了力量,他的肚子鼓起来,发出“轰隆!轰隆”的雷声,他两只手同时举起,“力拉”一声,劈开铁笼,然后他拍动翅膀,冲破屋顶,飞回大沼泽去了。
  铁匠回到家,见屋顶穿了,雷公跑了,心里很生气,但也没办法,他把孩子狠狠揍了一顿,这件事就过去了。
  时间过得很快,一转眼过去了十年,三兄弟长大了,有一年春耕,铁匠吩咐兄弟三人一道出门去犁地,可是很奇怪,三兄弟刚刚犁好一块田,那块田马上复原了。
  没办法,兄弟三个只好牵转牛从头再犁,这一回,田刚刚犁好,他们看到沼泽地走过来一个青脸鹰嘴的老人,那老人眼光锐利,模样十分威严,他手里拿着拐棍,那拐棍一挥,棍尖朝地上一点,那块刚刚犁好的田地,即刻又复原了。
  “可恶!”大郎和二郎扔下犁耙,冲上去就要打他。
  三郎拦住他们:“他是个老人家,这样做总有缘故,还是先问问他为什么吧!”
  老人听了这话,转过身对三郎说:“你心善而且聪明,我把缘故告诉你——这地方马上要来大洪水了,你们犁地也是白犁,还不如尽早想办法避难。”
  三郎问:“你是谁?能救我们吗?”
  “我是大泽的雷神,正是来救你们的——因为你们小时候曾经救过我。”
  雷神拿拐棍重重朝地上猛打三下,只听得“轰,轰,轰”三声,地面跳出来三只箱子,一只金箱子,一只银箱子,一只木头箱子。
  大郎贪心,要了金箱子。二郎贪心,要了银箱子。三郎没得选,拿了木箱子。
  雷神又拿拐棍轻轻在地上敲了三下,只听得“砰,砰,砰”三声,地上跳出来三个鸡蛋。第一个像人的头颅一般大,第二个像人的拳头一般大,第三个只有平常鸡蛋一般大。
  大郎贪心,要了头颅大的鸡蛋。
  二郎贪心,要了拳头大的鸡蛋。
  三郎没得选,要了那个平常的鸡蛋。
  雷神说:“洪水来时,你们带鸡蛋躲进箱子里,什么时候听到雏鸡叫,什么时候打开箱子盖。”
  就在这时,洪水“哗哗”来了,小妹跑出家门,朝三个哥哥奔来:“哥哥,救我,救我!”
  “你们谁愿意带她?”
  大郎和二郎怕妹妹连累他们,急忙自个儿躲进箱子,封好箱子盖。
  三郎拉上小妹,一起躲进木箱子,雷神帮他们封好了箱子盖。
  大洪水淹没了农田,淹没了村庄,一直淹到山顶上,三个箱子在洪水里半沉半浮,半浮半沉,过了六六三十六天,大郎的鸡蛋破壳了,雏鸡“吱吱”叫起来,大哥打开箱子盖,洪水灌进金箱子,大郎和金箱子一起沉到河底去了。
 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,二郎的鸡蛋破壳了,雏鸡“吱吱”叫起来,二郎打开箱子盖,洪水灌进银箱子,二郎和银箱子一起沉到河底去了。
  过了九九八十一天,三郎的鸡蛋才破壳,小雏鸡“吱吱”叫起来,三郎和小妹一起打开箱子盖,洪水灌进木箱子,兄妹两人合力把水舀出去,箱子在水面上浮起来。他们坐在箱子里,漂呀漂,漂呀漂,漂到一个山冈上,山冈上长着一丛野茅竹,几株青冈树,两兄妹攀着茅竹枝和青冈树枝,带着小鸡,爬到树上。
  洪水渐渐退了,三郎和妹妹从树上下来,发现附近的人都给淹死了,谷种没有了,菜籽没有了,牛也没有了。
  兄妹俩吃草根,嚼树叶,眼看着就要饿死,妹妹抱着小鸡,“呜呜呜”哭起来,三郎安慰她说:“天无绝人之路,求一求赐给我们木箱子的雷神吧!”
  兄妹两人双膝跪下,向沼泽地的雷神祈祷:“雷神,保佑我们啊,请不要抛弃我们!”
  地底下响起轰隆隆的雷声,青脸鹰嘴的雷神从沼泽地走出来,给了妹妹一把谷种,一把菜籽儿:“要吃饭你就种谷,要吃菜你就种菜。”
  雷神又给三郎一把黄豆,一把青豆:“要黄牛你就撒黄豆,要水牛你就撒青豆。”
  三郎左手撒一把黄豆,黄豆一落地,变成一群黄牛;三郎右手撒一把青豆,青豆一落地,变成一群水牛。
  谷种有了,菜籽有了,黄牛水牛都有了,三郎对小妹说:“这里没有别的人了,不如我俩成家吧!”
  小妹不答应:“不可以,亲兄妹怎么能结婚呢?”
  过了三年,三郎又对小妹说:“这里真的没有别的人了,我们成家吧!”
  小妹左手拿一条红丝线,右手拿一根缝衣针,说:“我把它们抛到天上,如果红丝线穿进针眼,我们就结婚。”
  她把缝衣针和红丝线一同抛到天上,结果,红丝线穿进了针眼。
  三郎和小妹结了婚,过了三年,小妹怀孕,生下一个大肉球。
  小妹很想要小孩子,看到生下个大肉球,心里十分难过,她走出门,把肉球挂在门前的大龙眼树上。
  没想到,第二天,大肉球裂开来,肉球里出来很多小小的孩子,有男孩有女孩,在树上吃果子。
  这些小孩在树上慢慢长大了,就下到大地上来,跟着三郎和小妹种谷种菜,放黄牛放水牛,各自建房屋结婚成家,生下跟他们自己一样的小孩子,大泽国渐渐又人丁兴旺了。
    打印本页   
上一篇:大泽国的铁匠和雷公
下一篇:卢沟桥的狮子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