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女状元黄崇嘏的生平简介 黄崇嘏有哪些历史事迹?

女状元黄崇嘏的生平简介 黄崇嘏有哪些历史事迹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提到状元一词的时候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儒雅书生,绝不会想到状元会是女子。这是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,男尊女卑,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,读书是男人的特权,考科举、中状元那也是男人的事,与女人无关。
  然而,数千年的时间里,总会冒出一两个“异类”,她们不是男子,但是也能考中状元,咱们今天要说的,就是著名黄梅戏《女驸马》中的女主人公冯素贞的历史原型黄崇嘏。
  《女驸马》讲述了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冯素贞与李兆廷的故事,冯李二人长大后成了亲,但是婚后家境败落,二人被继母逼着退婚。素贞进京应试,没想到一下子就高中状元,被皇帝钦点为驸马,逼不得已娶了公主。新婚洞房夜,素贞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公主,得到了公主的谅解,皇帝也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,冯素贞与李兆廷终成眷属。
  冯素贞的历史原型就是被民间誉为女状元的黄崇嘏,《女驸马》的故事就是根据这位邛崃才女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。
  黄崇嘏生于唐朝末年,其父曾在蜀中为官,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,才思敏捷,诗文出众。
  后来,黄崇嘏的父母相继去世,从那以后,她就以男装示人,出门游历了川东、川西。
  有一次,黄崇嘏在临邛县城逗留,不巧的是,那时候县城内发生了一场大火灾,于是偶然路过现场的黄崇嘏便被诬告为纵火犯,惹上了官司。
  黄崇嘏多年闯荡在外,这点事还吓不到她,她早就听闻知州周庠是出了名的清官,就写了一首诗辩诉自己的冤情。周庠见黄崇嘏气度不凡,斯文有礼,一点都不像纵火犯的样子,便下令细查此案,最终洗脱了黄崇嘏的嫌疑,确定她是无辜蒙冤的受害者,并释放了她。
  几天之后,感激周庠的黄崇嘏“复献长歌”,周庠欣赏黄崇嘏的文才,就让她与自己的儿子、侄子一起学习。
  黄崇嘏多才多艺,不仅工诗善文,还能书会画,周庠对她极为赞赏,不久就举荐她做代理司户参军。虽然这只是一个八品小官,但是黄崇嘏却十分珍惜,她到任后积极工作,许多积压多年的疑难案件也审理清楚,功绩不小。
  周庠看黄崇嘏是越看越喜欢,他见黄崇嘏年近三十,长得又英俊潇洒,更关键的是还多才多艺,便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黄崇嘏。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黄崇嘏,接着就回家等待黄崇嘏上门提亲的好消息去了。
  黄崇嘏思虑再三,最后送去一封辞职信,她在信中坦白自己是女扮男装,无法迎娶贵府千金。看过信后的周庠受到一万点惊吓,若是黄崇嘏不说她是女子,恐怕他永远只当她是男人呢!他与黄崇嘏共事多年,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个办事干练的司户参军居然是个女子,他召见黄崇嘏仔细询问,才了解到黄崇嘏其实是黄使君之女。
  黄崇嘏的女子身份暴露以后,周庠不可能再用她,最后他赠送了一笔生活费给她,让黄崇嘏回到了家乡四川生活。
  黄崇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才华出众的黄崇嘏高中状元,丞相周庠爱其才貌,就想招她为婿,后来得知黄崇嘏乃女子,就上书皇帝,请求让黄崇嘏以状元的身份将死去的父亲安葬。此事之后,黄崇嘏依母姓改名为杨姑,隐居山林,于41岁病逝。
  真实的黄崇嘏没成为女状元,第一位女状元是清朝时期的傅善祥。
  提到状元一词的时候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儒雅书生,绝不会想到状元会是女子。这是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,男尊女卑,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,读书是男人的特权,考科举、中状元那也是男人的事,与女人无关。
  然而,数千年的时间里,总会冒出一两个“异类”,她们不是男子,但是也能考中状元,咱们今天要说的,就是著名黄梅戏《女驸马》中的女主人公冯素贞的历史原型黄崇嘏。
  《女驸马》讲述了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冯素贞与李兆廷的故事,冯李二人长大后成了亲,但是婚后家境败落,二人被继母逼着退婚。素贞进京应试,没想到一下子就高中状元,被皇帝钦点为驸马,逼不得已娶了公主。新婚洞房夜,素贞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公主,得到了公主的谅解,皇帝也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,冯素贞与李兆廷终成眷属。
  冯素贞的历史原型就是被民间誉为女状元的黄崇嘏,《女驸马》的故事就是根据这位邛崃才女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。
  黄崇嘏生于唐朝末年,其父曾在蜀中为官,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,才思敏捷,诗文出众。
  后来,黄崇嘏的父母相继去世,从那以后,她就以男装示人,出门游历了川东、川西。
  有一次,黄崇嘏在临邛县城逗留,不巧的是,那时候县城内发生了一场大火灾,于是偶然路过现场的黄崇嘏便被诬告为纵火犯,惹上了官司。
  黄崇嘏多年闯荡在外,这点事还吓不到她,她早就听闻知州周庠是出了名的清官,就写了一首诗辩诉自己的冤情。周庠见黄崇嘏气度不凡,斯文有礼,一点都不像纵火犯的样子,便下令细查此案,最终洗脱了黄崇嘏的嫌疑,确定她是无辜蒙冤的受害者,并释放了她。
  几天之后,感激周庠的黄崇嘏“复献长歌”,周庠欣赏黄崇嘏的文才,就让她与自己的儿子、侄子一起学习。
  黄崇嘏多才多艺,不仅工诗善文,还能书会画,周庠对她极为赞赏,不久就举荐她做代理司户参军。虽然这只是一个八品小官,但是黄崇嘏却十分珍惜,她到任后积极工作,许多积压多年的疑难案件也审理清楚,功绩不小。
  周庠看黄崇嘏是越看越喜欢,他见黄崇嘏年近三十,长得又英俊潇洒,更关键的是还多才多艺,便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黄崇嘏。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黄崇嘏,接着就回家等待黄崇嘏上门提亲的好消息去了。
  黄崇嘏思虑再三,最后送去一封辞职信,她在信中坦白自己是女扮男装,无法迎娶贵府千金。看过信后的周庠受到一万点惊吓,若是黄崇嘏不说她是女子,恐怕他永远只当她是男人呢!他与黄崇嘏共事多年,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个办事干练的司户参军居然是个女子,他召见黄崇嘏仔细询问,才了解到黄崇嘏其实是黄使君之女。
  黄崇嘏的女子身份暴露以后,周庠不可能再用她,最后他赠送了一笔生活费给她,让黄崇嘏回到了家乡四川生活。
  黄崇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才华出众的黄崇嘏高中状元,丞相周庠爱其才貌,就想招她为婿,后来得知黄崇嘏乃女子,就上书皇帝,请求让黄崇嘏以状元的身份将死去的父亲安葬。此事之后,黄崇嘏依母姓改名为杨姑,隐居山林,于41岁病逝。
  真实的黄崇嘏没成为女状元,第一位女状元是清朝时期的傅善祥。
 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,他在文学方面有很高建树,堪为北宋文坛最高成就的代表。其诗文流传千古,后世皆知其文才。
  苏轼作为历史名人,大家对他还是有所了解的。而对于他家庭成员,比如兄弟姐妹这些,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弟弟苏辙和妹妹苏小妹。
  苏小妹实际上并不存在,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。因“苏小妹三难秦观”的故事,被大家所熟知。后世人多称赞其才华,赞扬她和秦观之间的爱情。
  苏轼留下的笔墨中,从未提到过有这样一个妹妹,倒是还要一个比他年长一岁的姐姐,名苏八娘。
  其实在苏八娘之前,苏轼还有两位姐姐,可惜早早夭折。苏八年活到成年,且与苏轼年龄相差不大,二者共同长由乳母任采莲照顾,姐弟关系很好。
  苏轼的父亲苏洵也对自己这个女儿十分疼爱,因为苏八娘不仅知书达礼,孝敬父母,同时还是聪明好学者。苏洵《自尤》:“女幼儿好学,慷慨有过人之节,为文亦往往有可喜。”
  相比于前两个早早夭折的姑娘,苏八娘的存在让苏洵感到很贴心。但是再爱自己的女儿,总有一天她还是要出嫁的。
   苏八娘长大可以成亲的年纪了,舅舅程浚向苏家提亲。对于这门亲事,苏洵最开始是不满意的。但是当时将女儿嫁给母族,几乎是很平常的事情。
  苏洵考虑再三,同意了这门婚事,于是苏八娘穿上新嫁衣,戴上红盖头,嫁给了自己的表兄程之才。
  苏洵本盼望母舅一家能够更照应自己的女儿,却不想这段婚姻却成了女儿的噩梦。
  苏八娘嫁到程家的时候十六岁,只过了两年,就在十八岁花样年华去世。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,都是因为在婆家受到的虐待。
  苏八娘嫁到程家之后,受到公公婆母的苛责。公婆时常给自己摆脸色,斥责怒骂,而丈夫却根本不管不顾。所以苏八娘的婚后生活,过的非常不愉快。
  婚后的第二年,苏八娘为程家生下一子。因为生产之时没有受到很好的照顾,以至于产后患病。
  妇女在这段时间本来就是脆弱的,一不小心就会留下后遗症。但程家竟然对苏八娘不管不顾,连找个大夫拿药的举动都没有。
  苏洵知道此事后,愤怒之下将苏八娘接回家中照顾。眼见着身体转好,却不想程家这个时候找上门来,兴师问罪,将苏八娘的孩子抱走。
  身体刚见好的苏八娘,此后伤心不已,旧病复发,不久去世。苏洵因为给女儿找了这样一门婚事而后悔不已,后来还写《自尤》斥责自己将女儿嫁给了“州里大盗”。
  经过苏八娘一事,苏家和程家彻底闹翻,再不往来。而因为女儿的这段悲剧婚姻,使得苏洵对于苏轼的婚姻多了一份宽容,使得苏轼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妻子。
  可以说苏八娘是古代悲剧妇女的代表人物,在盲婚哑嫁的年代,每个女人出嫁的命运都是未知的。像苏八娘这种嫁到表亲之家尚落得这般下场,更不说其他了。
  从唐高祖时的第一个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算起,一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为止,中国科举史上一共出了777为文武状元。
  现代的中考、高考我们将之称为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,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古代的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,曾经涌现出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,状元就是这群人当中最为耀眼的存在,而年龄最小的状元莫宣卿则是比普通状元更加耀眼的人。
  作为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,莫宣卿高中状元时年仅17岁,他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状元。
  古代的岭南素来被看作“蛮夷之地”,其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,因此自从科举制建立的那天起一直到唐宣宗在位时期,中间间隔250多年,但是岭南地区竟从未出过一个状元,直到莫宣卿的出现,才打破了岭南无状元的尴尬局面。
  根据莫氏族谱的记载,莫宣卿是遗腹子,他的亲生父亲莫让仁很早就过世了,后来莫宣卿的生母梁氏因家境困难而改嫁给莫及芝,莫宣卿便跟随母亲与继父一起生活。
  莫及芝家境富裕,为人乐善好施,他视莫宣卿如亲生子,父子感情十分深厚。
  莫宣卿从小就聪慧绝伦,相传他七岁就能吟诗作赋,十二岁就参加州试中了秀才,久而久之他就有了神童之名。据说,莫宣卿小时候曾被一群孩童欺负,莫宣卿心中气愤,当时就在地上的泥沙里写了一首诗:“我本南山凤,岂同凡鸟群。英俊天下有,谁能佑圣君。”看得出来,莫宣卿从小就有非凡的文才。
  唐宣宗大中五年,十七岁的莫宣卿被宣宗钦点为状元,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。
  莫宣卿这么年轻就有这番成就,不难看出他将来只会更加厉害,位极人臣也不是没有可能。可惜的是,天有不测风云啊,莫宣卿的结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好。
  莫宣卿还乡省亲,他的母亲不肯和他一起去北方定居,莫宣卿是个孝子,他不愿与母亲分离,希望能在母亲身边尽孝,就上书请求朝廷将他安排在南方任职。
  唐懿宗体恤莫宣卿的一片孝心,就改任莫宣卿为浙江台州别驾,随后莫宣卿就带着家人们去台州赴任,但是在半路上他却患病去世了。
  关于莫宣卿的去世,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,说的是莫宣卿的生父莫让仁是个老实敦厚的农民,莫让仁是在做农活时意外去世,等家人找到他的时候,他的尸体被白蚁团团围住。后来,家贫的莫家连棺材也买不起,只好将其在附近的水沟边挖个了坑安葬他。
  不巧的是,莫让仁的葬地正好是一个地师看中的生龙口,葬下去以后他的子孙是一定会大发的。可惜,莫让仁被下葬时,尸体没有对准独木村,而是对准了荔枝村。莫让仁下葬之后的第二天,地师来这一看,大为叹息地说:“这口山地竟被人先得了,可惜就是差了一点,独木不向向荔枝,得了英雄失了尸。”地师这句话正好应验了莫宣卿后来高中状元又尸不还家的事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