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孔子弟子子贡简介 子贡外交典范

孔子弟子子贡简介 子贡外交典范

浏览: 作者:佚名

  玩弄一国算什么,玩弄一个时代才是真正的大牛。当然这事儿在很多人看来很难,但历史上还真有一人做到了,那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贡。
  子贡是孔子的亲传弟子,位列孔门十哲,孔子称其为“瑚琏之器”。子贡原名端木赐,华夏族,春秋卫国人。对子贡稍有了解的人,应当都知道子贡是春秋最成功的外交家。他利口巧辞,善于雄辩,靠着一张嘴将一个时代玩弄在鼓掌之间。
  春秋末年,齐国田常想要谋夺国君之位,但是当时他所在的陈田家族虽然是齐国顶级门阀,国内仍然有高,国,鲍,晏四家制衡。
  以四家为首的其他家族,让陈田家族不敢轻举妄动,于是田常就想了一个办法。挑动战争,让齐国攻打鲁国,转移矛盾,同时也增强自己的力量。
  鲁国是孔子的出生地,是他的母国。如今鲁国面临齐国的攻伐,他能视而不见吗?自然不能!
 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说:“如今国家危亡,你们有什么办法?”
  子路最先出列:“老师,让我去吧!”孔子摇了摇头。
   子张和子石也纷纷出列:“老师,那让我去吧!”“老师,我去!”孔子再次摇摇头,没有允许。
  一直到等到子贡出列,说:“老师,此事就交给我吧!”
  孔子这才点了点头:“这事儿就交给子贡了!”
 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了解,知道鲁国面临的危难,只有交给子贡才能完美解决。
  子贡接受任务后,先是到了齐国,觐见田常。对田常说:“您出兵攻打鲁国,无非是想要转移矛盾。但是鲁国弱小,齐国击败鲁国理所应当。吴国强大,若是您出兵攻打吴国,一时之间肯定不能完成,这就给了您时间积蓄力量。”
  田常被子贡说服,于是放弃攻打鲁国,转为攻打吴国。离开齐国,子贡又到了吴国,面见吴王夫差。受到接见后,子贡对吴王说:“大王您一定听说了齐国要进攻鲁国的消息。鲁国弱小,被齐国打败理所当然。但是一旦鲁国战败,齐国定然骄傲,生出霸主之心,成为您称霸中原最大的障碍。如果您到时候出兵援吴,一是彰显大国气度,二则能显示出吴国的强盛,让齐国忌惮。”
  夫差一听,是这么个理儿呀!于是就派遣大军,准备援救鲁国,讨伐齐国。但是越国在后方,万一他趁自己出兵齐国之时攻打怎么办?子贡当即表示:“这事儿您就交给我吧!”
  于是子贡又跑到越国,说服越国跟随吴国一同讨伐齐国。吴王这才放下心来,派兵出征。
  这还不算完,出了越国,子贡又跑到了晋国。他对晋王说:“如今吴国准备救鲁伐齐,等到吴国战胜齐国,肯定会加兵晋国,您可一定要整兵做好战斗准备呀!”晋王一听,那还得了,连忙下令让军队做好准备。
  子贡在齐国、吴国、越国、晋国转了一圈儿,几国之间整个就乱了套了。
  吴国出兵伐齐,大败齐军。晋国一看不好,又出兵攻打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的吴国,大败吴军。越王看准机会,趁着吴王大败之时,出兵吴国,将吴国灭掉,随后北上争霸,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。
  几个大国,都纷纷遭受损失。而原本最危急的鲁国,却一点事儿都没有,得以保存。
  “故子贡一出,存鲁、乱齐、破吴、强晋而霸越。子贡一使,使势相破,十年之中,五国各有变。”
  有子贡这么一出,春秋混乱衰弱,开始慢慢步入战国时期。一人玩弄一个时代,还有哪位强人?
  对了,子贡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,也是一位出色的商人。他曾往来曹鲁两国做生意,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人。今日咱们说“端木遗风”的诚信经营作风,就是出自子贡。子贡因为其出色的经商才能,也成为民间供奉的财神。
  玩弄一国算什么,玩弄一个时代才是真正的大牛。当然这事儿在很多人看来很难,但历史上还真有一人做到了,那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贡。
  子贡是孔子的亲传弟子,位列孔门十哲,孔子称其为“瑚琏之器”。子贡原名端木赐,华夏族,春秋卫国人。对子贡稍有了解的人,应当都知道子贡是春秋最成功的外交家。他利口巧辞,善于雄辩,靠着一张嘴将一个时代玩弄在鼓掌之间。
  春秋末年,齐国田常想要谋夺国君之位,但是当时他所在的陈田家族虽然是齐国顶级门阀,国内仍然有高,国,鲍,晏四家制衡。
  以四家为首的其他家族,让陈田家族不敢轻举妄动,于是田常就想了一个办法。挑动战争,让齐国攻打鲁国,转移矛盾,同时也增强自己的力量。
  鲁国是孔子的出生地,是他的母国。如今鲁国面临齐国的攻伐,他能视而不见吗?自然不能!
 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说:“如今国家危亡,你们有什么办法?”
  子路最先出列:“老师,让我去吧!”孔子摇了摇头。
   子张和子石也纷纷出列:“老师,那让我去吧!”“老师,我去!”孔子再次摇摇头,没有允许。
  一直到等到子贡出列,说:“老师,此事就交给我吧!”
  孔子这才点了点头:“这事儿就交给子贡了!”
 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了解,知道鲁国面临的危难,只有交给子贡才能完美解决。
  子贡接受任务后,先是到了齐国,觐见田常。对田常说:“您出兵攻打鲁国,无非是想要转移矛盾。但是鲁国弱小,齐国击败鲁国理所应当。吴国强大,若是您出兵攻打吴国,一时之间肯定不能完成,这就给了您时间积蓄力量。”
  田常被子贡说服,于是放弃攻打鲁国,转为攻打吴国。离开齐国,子贡又到了吴国,面见吴王夫差。受到接见后,子贡对吴王说:“大王您一定听说了齐国要进攻鲁国的消息。鲁国弱小,被齐国打败理所当然。但是一旦鲁国战败,齐国定然骄傲,生出霸主之心,成为您称霸中原最大的障碍。如果您到时候出兵援吴,一是彰显大国气度,二则能显示出吴国的强盛,让齐国忌惮。”
  夫差一听,是这么个理儿呀!于是就派遣大军,准备援救鲁国,讨伐齐国。但是越国在后方,万一他趁自己出兵齐国之时攻打怎么办?子贡当即表示:“这事儿您就交给我吧!”
  于是子贡又跑到越国,说服越国跟随吴国一同讨伐齐国。吴王这才放下心来,派兵出征。
  这还不算完,出了越国,子贡又跑到了晋国。他对晋王说:“如今吴国准备救鲁伐齐,等到吴国战胜齐国,肯定会加兵晋国,您可一定要整兵做好战斗准备呀!”晋王一听,那还得了,连忙下令让军队做好准备。
  子贡在齐国、吴国、越国、晋国转了一圈儿,几国之间整个就乱了套了。
  吴国出兵伐齐,大败齐军。晋国一看不好,又出兵攻打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的吴国,大败吴军。越王看准机会,趁着吴王大败之时,出兵吴国,将吴国灭掉,随后北上争霸,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。
  几个大国,都纷纷遭受损失。而原本最危急的鲁国,却一点事儿都没有,得以保存。
  “故子贡一出,存鲁、乱齐、破吴、强晋而霸越。子贡一使,使势相破,十年之中,五国各有变。”
  有子贡这么一出,春秋混乱衰弱,开始慢慢步入战国时期。一人玩弄一个时代,还有哪位强人?
  对了,子贡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,也是一位出色的商人。他曾往来曹鲁两国做生意,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人。今日咱们说“端木遗风”的诚信经营作风,就是出自子贡。子贡因为其出色的经商才能,也成为民间供奉的财神。
  疯魔章太炎,人称“章疯子”。别看这称号好像不怎么好,但实际上这是带着赞誉意味的。俗话说疯子和天才只在一念之间,章太炎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  他能力出众,后面跟着“清末民初思想家,史学家,小学大师,朴学大师,国学大师,民族、民主主义革命者”一系列称号,让他有资格像疯子一般狂放。他自己也承认自己是疯子,自称“精神病”。
  章太炎在民国的地位极高,是辛亥元勋和国学教父。国学大师在许多人心目中应当是温文儒雅,但是章太炎完全颠覆大家的想象,他狂放不羁,一生最大的爱好大概就是骂人。他骂起人来,涉及范围之光,用词之巧妙,堪称古今典范。
  地位这般高的人骂人,对象也低不到哪儿去。孙中山、康有为、袁世凯,都受过他的“口水洗礼”。
  章太炎骂康有为,给康有为写了一副对联:
  国之将亡必有
  老而不死是为
  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,但是又感觉缺了些什么?实际上这幅对联,上联出自《中庸》:“国之将亡,必有妖孽”,下联出自《论语》:“老而不死是为贼”。章太炎这幅对联,隐去了“妖孽”、“贼”二字,使得对联暗含“有为”,实际上就是变相的骂康有为是“妖孽”、“贼”。
  章太炎后来与孙中山等人闹翻,也曾毫不客气的送对联暗讽:“群盗鼠窃狗偷,死者不瞑目;此地虎踞龙盘,古人之虚言。”但说来也奇怪,后来也有人附和章太炎,说他骂的好,章太炎反而不高兴了。他立马就说:“孙总理是中国第一等伟人,除我之外,谁敢骂他?”
  袁世凯包藏祸心,章太炎于是北上,堵到袁世凯的门前要见他。据他的弟子鲁迅描述:“以大勋章为扇坠,大闹总统府。”《申报》也记载:“章太炎手持团扇一柄,下系勋章,足踏破官靴,大嚷着要见总统,承宣官(传达)挡驾,则‘疯言疯语,大闹不休’。”
  把大勋章当扇坠,十足的将袁世凯的脸面往地上扔。袁世凯不愿意见他,他就每天定时堵在门前大骂,骂完还要烧一副袁世凯的画像收工。
  把袁世凯骂的无法,只能将他软禁。不关都骂,关了岂不闹翻了天?据史料记载,章太炎那段时间可算是将屋子里的物件儿砸了一遍又一遍。时不时的还写上袁世凯的名字,整日敲打。后来他干脆直接绝食,不放我老子不吃饭了,咱们都别想好过。章太炎是国学大师,也是革命先辈,地位极高,袁世凯不敢惹众怒,也就只能忍气吞声的将章太炎放了。
  说来好笑,章太炎在袁世凯去世后,还曾夸袁世凯脾气好,自己都把他骂成那样了,都没把他给杀了。
  除了康有为、孙中山、袁世凯之外,章太炎骂的人多了去了。他骂吴稚晖,“?足下既作此鬼蜮事,自问素心,应亦惭惶无地,计穷词屈”,“仆位足下当曳尾涂中,龟鳖同乐,而复窃据虚名,高言改革,惧丑声之外扬,则作无赖口吻以自抵谰。引水自照,当亦知面目之可羞矣。”
  骂个人文笔都能这么好,只能说不愧是国学大师,鲁迅老师了!
  方文山所作《献王谣》中的主人公就是西汉汉景帝的次子河间献王刘德。“秦火搜遗,史册存;献书雅名,天下闻”,汉景十三王,只有这河间王刘德是“夫惟大雅,卓尔不群”、“礼乐是修,为汉宗英”。
  当时的百姓们非常爱戴这位王爷,尊称刘德为“献书王”。可就是这样一位风姿卓绝的人物,最终却遭到自己的亲兄弟汉武帝的怀疑,郁郁而终。刘德应该算是汉武帝的十二个兄弟中最无心皇位的人了,汉武帝为什么会对他有所猜忌呢?
  这件事的祸源要从汉武帝还是胶东王的时候说起。汉景帝时期,景帝宠爱的几个夫人,无非就是栗姬、程姬以及王娡姐妹,而刘德就是汉景帝尤其宠爱的栗姬之子,他们所有皇子的大哥刘荣还曾被景帝立为太子。在那个时候,栗姬母子可谓是风头正旺,人人趋而附之,作为太子的同胞弟弟,刘德的身价也水涨船高。
  可是,馆陶长公主本欲拉拢栗姬,缓和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,想将女儿许给栗姬的太子儿子刘荣。栗姬一向恼怒馆陶长公主给汉景帝进献美女,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门亲事,言语上还挖苦馆陶长公主。此事过后,栗姬和馆陶长公主的关系更加不好了,馆陶长公主改变主意,转而拉拢景帝的另一位夫人,也就是王娡,定下了王娡之子胶东王刘彻和她的女儿陈阿娇的婚事。
  之后,馆陶长公主就挑拨汉景帝和栗姬的关系,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,还诬陷栗姬对后宫夫人们使用“巫术”。再之后,汉景帝病重询问栗姬会如何对待他的儿子和后妃们,栗姬态度狠绝,更是让景帝失望。王娡和馆陶长公主趁 机鼓动大臣们请立栗姬为皇后,则彻底惹怒景帝,景帝一怒之下就将栗姬打入冷宫,还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,改立刘彻为太子。
  这件事过后,栗姬母子的地位一下子沉入谷底,最终的直接得益者就是刘彻和王娡母子,所以,刘彻继位以后,才会对刘德如此忌惮,总觉得刘德对他不怀好意。可是,刘德根本就是一脸懵逼啊,如果非要说他这一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的话,那无疑就是收藏各种各样的珍贵古书了,他哪里还有那些个争夺皇权的心思呢?
  大家可以看看刘德这五十年的王爷生涯到底都做了哪些事,简直单调乏味极了,那就是四处奔走找书、买书、搬书、抄书、翻译书。他的生命中,书占了99.9%的比重,另外的0.1%则是日常生活的比重。他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上,对刘彻心心念念的皇位和权力没有半点欲望。
  反而是对稀有的书的追求大过皇位,他可以为了一本书,放下王爷的身份去求一个平民,可以好言好语的对待那些给他甩脸子的人,也可以不远万里的到一个地方求书。但凡刘德有一点利用权势的意思,他大可以派一大批士兵,每家每户的搜啊,搜到书就直接抢走啊,还付钱,还好言相劝,还巴巴地去求他们干嘛?
  刘德得到数以万计的珍贵书籍,很多都是秦朝时候躲过了秦始皇魔爪的孤本,他誊抄了一份,还将原书如数还给书主。据说,刘德所持有的书籍,可以与整个汉朝相比。汉朝的天下是打出来的,加上前朝的始皇焚书,汉朝很缺书,所以汉惠帝时期才会有“挟书律”。刘德将这些书都捐献给了朝廷,这对于汉武帝来说,无异于雪中送炭。
  得知汉武帝竟然怀疑他的时候,刘德非常痛心,也没有心思再收集书籍了,而是整日待在家里喝酒作秀给汉武帝的探子们看,几个月后,刘德便命归黄泉了。悲哉!悲哉!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