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焦尾琴是蔡邕所造吗?蔡邕的音乐造诣有多高?

焦尾琴是蔡邕所造吗?蔡邕的音乐造诣有多高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蔡邕就是中国古代著名才女蔡文姬的亲生父亲,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,和曹操是故友。
  中国古代一共有四把名琴,它们分别是齐桓公的“号钟”,楚庄王的“绕梁”,司马相如的“绿绮”和蔡邕的“焦尾”。
  传说,蔡邕曾经在江浙一带待过一段时间,也就是在那里,蔡邕发现了制作焦尾琴的绝佳木材。当时蔡邕听到木头在火中被烧到爆裂,“噼里啪啦”的声音传到他的耳边,他只是听见这声音就判断这正在被火烧的木头是一块好木头。于是蔡邕找到了烧火的位置,从火堆里把这块桐木捡了出来,还亲手把它给做成了一把琴。因为木头的尾部有一部分被烧焦了,所以取名为“焦尾琴”。
  蔡邕的焦尾琴能弹奏出非常美妙的音乐来,这把琴就渐渐的出了名。蔡邕的音乐造诣不低,据说他能听出音乐曲子中的杀意。
  说的是蔡邕住在陈留的时候,他的邻居常常与他往来,交情很好,有一次呢,邻居就邀请蔡邕到他家去参加宴会。那场宴会办得挺隆重的,还有会弹琴的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助兴呢!等蔡邕赶到邻居家门口的时候,邻居已经和其他客人喝高了。正当蔡邕准备抬脚跨进门的时候,他却一脚退了出来,因为他从邻居家的乐曲声中听到了杀意。
  蔡邕还是很惜命的,他心里想的是,好你个隔壁老王啊,邀请我来做客竟然怀了这个坏心思,是要杀我吗?离开前,蔡邕告诉看门人,告诉你家主人,我今天并不是没有赴约,而是来到门口又走了!
  门人将蔡邕的原话告诉了主人,主人的酒立刻就醒了大半,哎呀呀,这可怎么得了,他什么时候得罪了蔡邕吗?要知道这蔡邕的名声很大,连曹操都要敬他三分呢,他这等小老百姓,哪里敢招惹他不快呢?他赶紧追了出去,追上了蔡邕,并询问原因。
  蔡邕就说,你家的曲子声中有杀意!主人回到家把那位弹琴的客人请了出来,互相一说才明白过来,原来蔡邕说的都是真的,只不过那杀意不是冲着蔡邕来的,而是冲着一只小强。对,就是那号称打不死的小强。
  弹琴的客人说,他在弹琴的时候,看到一只小强正要扑向知了,眼看那知了都要飞走了,那小强还在执着于扑的那个动作的准备阶段,他看得都着急了,好害怕那只小强失去了扑倒知了的机会。而他当时弹琴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止,这样一来,杀知了的心意就流露到了曲子当中。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曲子中有杀意,而蔡邕却听出来了,当即对蔡邕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!
  蔡邕死后,焦尾琴流落到了皇宫里。后来有说法称,齐明帝时期,焦尾琴曾现世过,当时是一名弹琴的高手王仲雄奉帝命弹奏的焦尾琴,那王仲雄还创作了一支曲子《懊恼曲》呢!至于后来这焦尾琴的下落嘛,有的说是到了南唐中主李璟手中,后来到了大周后手里,最后南唐后主李煜国灭身死,焦尾琴就被宋朝皇室所夺了。至今为止,焦尾琴下落不明,我们也只在历史记录中瞧见过它的踪影。
  蔡邕不只是在音乐方面有才华,在文学方面、书法方面也格外出众,堪称东汉的旷世奇才。再加上他的人品德行都是出了名的好,更是为他本人增添了魅力,以致于他的几个儿女们的故事也颇受关注,特别是他的小女儿蔡文姬的故事,流传了千百年之久。
  蔡邕就是中国古代著名才女蔡文姬的亲生父亲,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,和曹操是故友。
  中国古代一共有四把名琴,它们分别是齐桓公的“号钟”,楚庄王的“绕梁”,司马相如的“绿绮”和蔡邕的“焦尾”。
  传说,蔡邕曾经在江浙一带待过一段时间,也就是在那里,蔡邕发现了制作焦尾琴的绝佳木材。当时蔡邕听到木头在火中被烧到爆裂,“噼里啪啦”的声音传到他的耳边,他只是听见这声音就判断这正在被火烧的木头是一块好木头。于是蔡邕找到了烧火的位置,从火堆里把这块桐木捡了出来,还亲手把它给做成了一把琴。因为木头的尾部有一部分被烧焦了,所以取名为“焦尾琴”。
  蔡邕的焦尾琴能弹奏出非常美妙的音乐来,这把琴就渐渐的出了名。蔡邕的音乐造诣不低,据说他能听出音乐曲子中的杀意。
  说的是蔡邕住在陈留的时候,他的邻居常常与他往来,交情很好,有一次呢,邻居就邀请蔡邕到他家去参加宴会。那场宴会办得挺隆重的,还有会弹琴的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助兴呢!等蔡邕赶到邻居家门口的时候,邻居已经和其他客人喝高了。正当蔡邕准备抬脚跨进门的时候,他却一脚退了出来,因为他从邻居家的乐曲声中听到了杀意。
  蔡邕还是很惜命的,他心里想的是,好你个隔壁老王啊,邀请我来做客竟然怀了这个坏心思,是要杀我吗?离开前,蔡邕告诉看门人,告诉你家主人,我今天并不是没有赴约,而是来到门口又走了!
  门人将蔡邕的原话告诉了主人,主人的酒立刻就醒了大半,哎呀呀,这可怎么得了,他什么时候得罪了蔡邕吗?要知道这蔡邕的名声很大,连曹操都要敬他三分呢,他这等小老百姓,哪里敢招惹他不快呢?他赶紧追了出去,追上了蔡邕,并询问原因。
  蔡邕就说,你家的曲子声中有杀意!主人回到家把那位弹琴的客人请了出来,互相一说才明白过来,原来蔡邕说的都是真的,只不过那杀意不是冲着蔡邕来的,而是冲着一只小强。对,就是那号称打不死的小强。
  弹琴的客人说,他在弹琴的时候,看到一只小强正要扑向知了,眼看那知了都要飞走了,那小强还在执着于扑的那个动作的准备阶段,他看得都着急了,好害怕那只小强失去了扑倒知了的机会。而他当时弹琴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止,这样一来,杀知了的心意就流露到了曲子当中。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曲子中有杀意,而蔡邕却听出来了,当即对蔡邕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!
  蔡邕死后,焦尾琴流落到了皇宫里。后来有说法称,齐明帝时期,焦尾琴曾现世过,当时是一名弹琴的高手王仲雄奉帝命弹奏的焦尾琴,那王仲雄还创作了一支曲子《懊恼曲》呢!至于后来这焦尾琴的下落嘛,有的说是到了南唐中主李璟手中,后来到了大周后手里,最后南唐后主李煜国灭身死,焦尾琴就被宋朝皇室所夺了。至今为止,焦尾琴下落不明,我们也只在历史记录中瞧见过它的踪影。
  蔡邕不只是在音乐方面有才华,在文学方面、书法方面也格外出众,堪称东汉的旷世奇才。再加上他的人品德行都是出了名的好,更是为他本人增添了魅力,以致于他的几个儿女们的故事也颇受关注,特别是他的小女儿蔡文姬的故事,流传了千百年之久。
  方文山所作《献王谣》中的主人公就是西汉汉景帝的次子河间献王刘德。“秦火搜遗,史册存;献书雅名,天下闻”,汉景十三王,只有这河间王刘德是“夫惟大雅,卓尔不群”、“礼乐是修,为汉宗英”。
  当时的百姓们非常爱戴这位王爷,尊称刘德为“献书王”。可就是这样一位风姿卓绝的人物,最终却遭到自己的亲兄弟汉武帝的怀疑,郁郁而终。刘德应该算是汉武帝的十二个兄弟中最无心皇位的人了,汉武帝为什么会对他有所猜忌呢?
  这件事的祸源要从汉武帝还是胶东王的时候说起。汉景帝时期,景帝宠爱的几个夫人,无非就是栗姬、程姬以及王娡姐妹,而刘德就是汉景帝尤其宠爱的栗姬之子,他们所有皇子的大哥刘荣还曾被景帝立为太子。在那个时候,栗姬母子可谓是风头正旺,人人趋而附之,作为太子的同胞弟弟,刘德的身价也水涨船高。
  可是,馆陶长公主本欲拉拢栗姬,缓和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,想将女儿许给栗姬的太子儿子刘荣。栗姬一向恼怒馆陶长公主给汉景帝进献美女,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门亲事,言语上还挖苦馆陶长公主。此事过后,栗姬和馆陶长公主的关系更加不好了,馆陶长公主改变主意,转而拉拢景帝的另一位夫人,也就是王娡,定下了王娡之子胶东王刘彻和她的女儿陈阿娇的婚事。
  之后,馆陶长公主就挑拨汉景帝和栗姬的关系,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,还诬陷栗姬对后宫夫人们使用“巫术”。再之后,汉景帝病重询问栗姬会如何对待他的儿子和后妃们,栗姬态度狠绝,更是让景帝失望。王娡和馆陶长公主趁 机鼓动大臣们请立栗姬为皇后,则彻底惹怒景帝,景帝一怒之下就将栗姬打入冷宫,还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,改立刘彻为太子。
  这件事过后,栗姬母子的地位一下子沉入谷底,最终的直接得益者就是刘彻和王娡母子,所以,刘彻继位以后,才会对刘德如此忌惮,总觉得刘德对他不怀好意。可是,刘德根本就是一脸懵逼啊,如果非要说他这一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的话,那无疑就是收藏各种各样的珍贵古书了,他哪里还有那些个争夺皇权的心思呢?
  大家可以看看刘德这五十年的王爷生涯到底都做了哪些事,简直单调乏味极了,那就是四处奔走找书、买书、搬书、抄书、翻译书。他的生命中,书占了99.9%的比重,另外的0.1%则是日常生活的比重。他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上,对刘彻心心念念的皇位和权力没有半点欲望。
  反而是对稀有的书的追求大过皇位,他可以为了一本书,放下王爷的身份去求一个平民,可以好言好语的对待那些给他甩脸子的人,也可以不远万里的到一个地方求书。但凡刘德有一点利用权势的意思,他大可以派一大批士兵,每家每户的搜啊,搜到书就直接抢走啊,还付钱,还好言相劝,还巴巴地去求他们干嘛?
  刘德得到数以万计的珍贵书籍,很多都是秦朝时候躲过了秦始皇魔爪的孤本,他誊抄了一份,还将原书如数还给书主。据说,刘德所持有的书籍,可以与整个汉朝相比。汉朝的天下是打出来的,加上前朝的始皇焚书,汉朝很缺书,所以汉惠帝时期才会有“挟书律”。刘德将这些书都捐献给了朝廷,这对于汉武帝来说,无异于雪中送炭。
  得知汉武帝竟然怀疑他的时候,刘德非常痛心,也没有心思再收集书籍了,而是整日待在家里喝酒作秀给汉武帝的探子们看,几个月后,刘德便命归黄泉了。悲哉!悲哉!
  在说起张学良妻子的时候,很多人想到的是赵一荻。但实际上,于凤至才是最有资格得“东北第一夫人”头衔的女人。
  早些年的时候,张作霖被于凤至的父亲所救。后来又无意间听说于凤至“福禄深厚,乃是凤命”,一是为了报恩,二是为了自己儿子,定下了于凤至这个儿媳妇。
  于凤至大张学良三岁,订婚之时她11岁,张学良8岁,成婚之时她18岁,张学良15岁。
  对于父亲的安排,当时已经接触西方自由、民主思想的张学良十分不满。对于包办婚姻,他表现出强烈的抗拒态度。但是张作霖就是看上了于凤至的儿媳,一心想要促成这门婚事,于是就表示,这婚是一定要结的,但是结婚后张学良若是有喜欢的女人,养在外面也无不可。
  张学良最后同意了父亲的提议,也就造成了他与于凤至成亲之后,又在外面和赵一荻来往的情况。
   对于丈夫的婚外情,于凤至是知道的。但是她却并没有表现出泼妇一般的嫉妒来,而是依然对张学良温柔有加。因为大张学良三岁,她既像妻子,也像大姐一般照顾张学良,据说张学良也确实称她为“大姐”。
  于凤至的温柔解意,把赵一荻当作姐妹对待,让张学良十分感动。张学良、于凤至、赵一荻,就这样形成了一种畸形却又和谐的婚姻关系。
  于凤至聪慧大度,处理家庭内外事务是一把好手。有这样一个儿媳妇,张作霖深感自己是赚到了。但同时有如此好的儿媳,自己却答应让儿子在婚后胡来,张作霖对于凤至内心有愧,因此对于凤至多有照顾。据说张作霖发起火来,谁都不敢惹,但若是于凤至一来,张作霖立马就消了气。
  张学良后来被蒋介石囚禁,当时于凤至在外国陪孩子读书。听闻消息,立马赶回来,求见蒋介石。得到蒋介石拒绝后,又求见宋子文母亲。因为于凤至曾认宋母为干娘,所以她在宋家是有一定地位的。
  通过这层关系,蒋介石也丝毫不妥协,甚至惹怒了宋美龄,就连宋子文都曾一怒之下表示要辞职。解救张学良不行,于凤至只能与赵一荻轮流照顾张学良。一直等到她后来患乳腺癌,病重赴美求医为止。
  于凤至在美国治病,经历了许多的痛苦,切掉乳房,病痛才得止。而在病好之后,于凤至叱咤华尔街,玩弄股市,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事业家和商人,十足让人佩服。
  1964年,蒋介石发表张学良所写的《西安事变忏悔录》。于凤至以为这是蒋介石伪造的,当即大怒,在国外笔锋直指台湾当局。而在她的作用下,美国一时间舆论纷纷,给台湾造成了极大的压力。
  而内心愤怒的蒋介石,起了将张学良杀害的心思。当时有张群了解蒋介石的心思,于是促使离婚事件。
  在张群、宋美龄等的劝说下,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,娶了赵一荻为妻。于凤至没想过自己在国外所为,使得张学良处境堪忧。而她虽然签署了离婚协议,但考虑的也是张学良的安全问题。
  她曾在回忆录中说:“我思考再三,他们绝不肯给汉卿以自由。汉卿是笼中鸟,他们随时会捏死他,这个办法不成,会换另一个办法。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,我给这个独裁者签了字。但我要向世人说明,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、非法的所谓离婚。”
  于凤至从此与张学良脱离婚姻关系,两人相隔一个大洋,再未相见。于凤至至死没有再见张学良一面,这应当是她临死前最大的遗憾了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