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小偏方 > 反流性食管炎 治以利胆降逆健脾导滞

反流性食管炎 治以利胆降逆健脾导滞

浏览: 作者:佚名 时间:2018-11-21

  姜某,女,45岁,2007年12月10日初诊。

  主诉:饮食上泛,食道烧灼辣痛3年,加重2年余。患者2006年11月14日胃镜检查:“距门齿34厘米以下食道黏膜,可见4条索充血水肿伴糜烂,部分融合,蠕动可,延伸至贲门口,胃底黏膜湖呈黄绿色,量中等,胃体黏膜呈红白相间,以红为主。诊断:1.反流性食管炎;2.慢性萎缩性胃炎;3.胆汁反流。”近2年一直以胃病治疗,长期服奥美拉挫、西沙比利等治疗,但效不著;又服保和丸、香砂六君子等中成药,效仍不著,以致患者烦躁、焦虑不安。

  刻诊:患者面色青黄无华,精神较差,自述一吃饭就吐,吐出饭菜,并伴有食道及胃区明显酸辣痛感。此外,弯腰时饭菜也易上泛而出,饮食热时食道也有辣烧痛,一天到晚不断嗳气,打嗝则舒,大便每日1~2次,时干时稀、不利,小腹胀痛(有结肠炎病史近30年)。查:右上腹有明显压痛,胃区有压痛,胃腹压之胀,苔薄黄,脉细弦。

  病机与治则:证属胆病逆胃;治以利胆降逆,健脾导滞。

  组方:青皮15克,金钱草30克,扁豆12克,石膏30克,枳壳12克,枳实12克,槟榔20克,全瓜蒌12克,半夏10克,黄芩12克。水煎服,3剂,1日服3次。

  方解:患者的主要病机是胆郁气逆以致胆汁反流,胆汁是碱性液体,上逆,就会腐蚀胃及食道黏膜而形成炎症,出现充血水肿糜烂及功能紊乱等症。《内经》将此称为“病在胆,逆在胃”,故只要利胆行气降逆,促使胆汁下行,才能使胃及食道不受其扰而得以治愈。

  故本方以青皮、金钱草、黄芩、枳壳、枳实疏肝利胆清胆,行气降逆,促使胆汁下行:辅以扁豆、石膏、全瓜蒌、半夏、槟榔健脾理中,清热导滞,通降腑气。上药合奏利胆降逆,健脾导滞之效。

  12月12日二诊:胃腹胀痛减轻,饭菜上泛及胃食道酸辣烧痛次数明显减少,精神明显好转,大便较前利、1日2次。查:右上腹及胃区压痛显减,胃腹胀满减,苔薄黄,脉细弦。药已见效,仍以上方改枳壳为15克,槟榔为30克主之。3剂,1日3服。

  12月14日三诊:大便利、1日2~3次,上泛已基本控制,但偶尔还有发作,自感食道及胃区已舒服,不胀不难受,嗳气也显减。查:右上腹及胃区压痛止,胃腹压之略胀,苔薄黄,脉细微弦。仍以上方减槟榔,加大黄10克主之,4剂。

  2008年1月2日四诊:上药服后因有事停药半月,病情依然稳定并继续好转,现食物已不上泛,弯腰也不上泛,嗳气很少,热饮食食道也不难受,但食道偶有辣感,食欲增加,心情舒畅精神好,大便利、日1次。查:右上腹及胃区柔软无压痛,小腹较胀,仍以上方加减巩固治疗,日1剂。

  1月21日五诊:以上方加减服17付。近一段自感一切正常,面色红润,精神好,饮食正常,腹部舒服,大便日1次。查:全腹柔软,病已愈,仍以利胆健脾之剂以巩固之。6剂,日1剂。

  按:该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、慢性萎缩性胃炎,均与胆汁反流有因果关系。既往治疗都是针对胃及食道病变,故疗效不佳。笔者针对胆囊炎为主,促使胆汁下行,辅以健脾安胃,行气导滞治之;不仅使胆囊炎治愈,也使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随之消失,功能恢复。遗憾的是患者自感一切都好,加之畏惧胃镜,故不愿复查,难以确定病理状态是否完全恢复。

    打印本页    关闭窗口  
上一篇: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常分七型辨治
下一篇:危北海治消化性溃疡 中医辨证论 ..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民间偏方网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